“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

ID:26292940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6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_第1页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_第2页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_第3页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_第4页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穷达以时”与“大德者必受命”论文..毕业在郭店楚墓竹简中,《穷达以时》篇与《鲁穆公问子思》篇的字体和形制完全相同(竹简两端皆修削成梯形,简长26.4厘米,两道编线间距9.4—9.6厘米)。《鲁穆公问子思》篇不仅明确地有“子思”之名,而且与史籍所载子思的行事言论也相符,其为“子思之儒”的作品当无可疑。那么,《穷达以时》篇是否也是“子思之儒”的作品呢?郭店楚简整理者已指出:此篇“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所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答子路的一段话类似,与后二书所载尤为相近”(

2、《郭店楚墓竹简》..毕业,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此篇开头即讲:“又(有)天又(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智(知)所行矣。”这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思想。将其断为荀子思想的“源头”,甚至“成于荀子学派之手”,亦不可谓无据。我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初觉此篇所言之“天”与孔子所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的“天”意同,继而认为此篇的思想与《中庸》有差异,如果《中庸》是子思所作,那么此篇恐非出于子思之手。但我又认为,“穷达以时”的思想不仅孔子有,而且孟子也作了类似的表述,因

3、此,将此篇说成是孔子之后孟、荀思想共有的源头似较为合适。《穷达以时》与《中庸》之差异,在于《中庸》中渗透了“德位”、“德命”或“德福”一致的思想。《中庸》第十七章云: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此章以“子曰”起始,依传统注例,属子思“杂引孔子之言”。但孔子是否真有“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

4、得其名,必得其寿”的思想,很值得怀疑。从《论语》的记述可知,孔子对“天”与“德”的一致是十分肯定的,但对“德”与“位”、“禄”、“名”、“寿”的一致却大打折扣。孔子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里的“命”“天”就是指一种不依人的德行、意志等主观因素所改变的必然性,生命之长短、事业之穷达都是“命”中注定,与人之是否有“德”并无必然的联系。在孔门弟子中,颜回居“德行”之首,但颜回“屡空”,而且“不幸短命死矣”,这不仅对颜回是“德”与“禄”、“寿”的不一致,而且对孔子本人禀受天“德”而行道的信念也是一个莫大的打击,故“颜

5、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说过:“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观此可知,孔子对于自己禀受天“德”而行道本具有坚定的信念,但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困于陈蔡的经历也使他不得不正视“时”“命”的现实,因而有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后来《荀子·宥坐》、《

6、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以及《史记·孔子世家》等所记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子路与孔子关于“时”“命”的问答当都是发源于此。《论语》中记孔子还说过:“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有人称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子路在与“隐者”接触后也曾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这些都说明孔子并不认为“德”与“命”有着必然的联系,道之行与不行就像死生、富贵一样不是德行、人力所能决定的,“德位”、“德命”或“德福”一致的思想并非孔子本人的思想

7、。《孔丛子·公仪》篇记鲁穆公对子思说:“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为子之辞。”子思答:“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或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以上“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大德者必受命”的思想是否也是“不失其意焉”,似乎不宜作出肯定的回答。如将“子曰”以下至“子孙保之”视为子思记孔子之言,而将“故大德必得其位”等等视为子思对孔子此言作的发挥(这一发挥并不代表孔子本人的思想),也许更好些。“德位”、“德命”或“德福”一致的思想,可称为道德的理想主义或道德的乐观主义思想。这一

8、思想与孔子本人的经历和言论并不一致。因此,儒门中还应有一种道德的现实主义思想,《穷达以时》篇可以说就是这一思想最早的集中表述。此篇所讲的“察天人之分”,也就是要辨析人之道德与人所遇之“时”“命”的不同职分,此处的“天”即是“时”“命”,亦即孟子所讲的“非人之所能为”、“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中庸》从“舜其大孝”,“德为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