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ID:26313627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_第1页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_第2页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_第3页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_第4页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展热电联产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措施[摘要]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能源紧缺的当今社会,节能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热电联产是世界公认的节能有效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其显著的节能效应和环保效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在发展清洁能源,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改善供热状况和冬季环境质量,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电联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减排结构

2、调整技术升级    一、热电联产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目前国家提倡“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与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热电联产作为节能减排的朝阳产业备受关注,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热电联产取代了大量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传统取暖方式,推动企业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抵制了SO2的生成,减少了煤碳用量,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为企业带来效益,为减少大气污染做出了贡献。  据统计,2

3、007年我国常规火电厂发电煤耗约每千瓦时320克标煤,热效率约36%。因此,按当前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初步估算,热电联产相对于热电分产,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产生效益为节约标准煤6500万吨,年减少烟尘排放86万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热电联产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减少分散小锅炉房及其煤场、灰场所占用的土地,大大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同时,热电联产机组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

4、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减少变电站个数,电网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线损也有了明显降低,部分发电企业电煤供应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热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替代步伐,加快热电联产规划的配套热网建设,对加快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这样的对外能源依存度较高的大国来说,发展热电联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措施。  二、热电联产行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

5、国家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热电联产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的热电联产业发展态势也十分乐观,其在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战略性地位已经确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燃料的大幅波动,热电联产基础设施不匹配,热电联产技术装备水平低,资金短缺,社会需求不足等因素,限制了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行业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1.资金不足  当前,热电建设需要巨大投资,其资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支持;二是省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三是社会集资。近些年中央财政安

6、排的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不足,技术改造与节能减排投资逐年降低。据估算,“十一五”期间我国每需要形成4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资金2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每年安排20亿元节能减排预算资金,缺口很大。近几年由于我国政府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筹建一些热电厂,个别热电工程开始实行股份制,增加了资金渠道,但为数不多,但总的来讲,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2.企业能源利用技术发展落后,能源回收利用成本高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热电联产将普通电厂本来废弃的热量加以利用技术起步较早,像美国、英国德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余热发电体系。我国热电

7、联产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再加上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导致成本的加大。同时,我国在由于组织结构体系、人力资源不到位、运行维护人员缺乏经验和能力等等,导致投资大、运营成本高。3.法律法规不完善  90年代以来,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进步,为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4.科研力量相对较薄弱  目前我国科研仍集中在传统的发展模式,而对于热电联产研究则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尚无全国性的热电科研机构,热能利用方面的科技力量薄弱,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

8、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研发力量和持续的新产品推广目前总的来讲是供大于求,甚至个别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情况。  三、对策和建议  1.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热电联产行业的积极性  国家有关财政、税收、金融等应给予热电联产项目优惠政策,并进口设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