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白,守其黑”论文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

ID:2631885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_第1页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_第2页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_第3页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_第4页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其白,守其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其白,守其黑”论文--海德格尔关于真与非真的思想一解“真”与“非真”或“真理”(·Buber)翻译的《庄子》回来了。惊喜和如释重负,使人们鼓起掌来!于是海德格尔读了关于鱼之乐的故事。它一下子就更强地吸引住了所有在场者。就是那些还不理解‘论真理的本质’的演讲的人,思索这个中国故事就会知道海德格尔的本意了”。13由此可知,当海德格尔做《论真理的本质》的讲演时,他不仅可以引用老子(虽然后来在出版时删去了),而且熟悉庄子。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是,庄子――具体说来就是庄子与惠施“濠上观鱼”的故事――与真理的本质有

2、什么关系?《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施濠上观鱼”对我们来说耳熟能详。从字面上看,这个寓言的大意是,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水的桥上,见水中鱼儿悠然戏水,庄子说:“你看鱼儿在水中是多么快乐呀”。惠施反驳到:“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庄子回答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不快乐?”惠施很机敏,他立刻利用庄子的逻辑反驳庄子:“我不是你,当然不会知道你。但是有一点很清楚,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我们用不着再争论了”。本来到此庄子已无话可说,因为惠施利用的正是他自己的论据。然而

3、他把话锋一转说:“请循其本――请回溯到我们对话的本来语境中。你曾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样的话,可见你从根子上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了,故有此问。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在这濠水桥上知道的”。每当我读这个寓言时,总感到是惠施而不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明显在狡辩。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庄子为什么要把自己即使不算输亦并不占上风的论辩公开出来呢?后来我在读止庵先生的《樗下读庄》时受到很大的启发,14发现可以对这段话作另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或许与“濠上观鱼”的语境不合,但却与庄子哲学的大语境是合拍的,而且也

4、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德格尔引用庄子能够使不理解《论真理的本质》的人明白他的思想。庄子说:“请循其本”,这里所说的“本”通常被理解为论辩之初的语境,但也可以理解为本源境域。惠施代表的是知识的层面,在认识中,世间万物被对象化了,你是你,我是我,界限分明。而庄子所代表的则是更源始的本源境域,在这个境域中,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因而,我与物是同一的,我与物的差别,我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乃是因为遗忘了那本源的境域的结果。所以“请循其本”亦即深入到知识分歧的本源处。本来万物是融会贯通的,有了知

5、才有了分别,有了知才有了没完没了的争论,实际上知是多余的和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去掉知才能达乎本有,所以庄子主张“掉知”。由此可见,庄子与惠施的区别在于境界。庄子是别一样的天地。我想,这应该就是海德格尔引用庄子的意图。《论真理的本质》的中心思想是,将敞开领域看作是物与我相互开放的共同境域。当我们一味地追问知识与对象是否符合一致的时候,如果不能深入到这个源始的境域,问题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解决的。真理是真也是非真,真理是解蔽也是遮蔽。不过,海德格尔毕竟与庄子有所不同。在庄子看来,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6、。而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相忘于江湖”与形而上学之“在的遗忘”,都是遗忘,都需要“回忆”。所以按照他的观点,我们应该“知”然后“掉知”,或者说,通过“知”而通达“非知”的源始境域。最后我必须重申的是,本文并不是关于海德格尔与老子之间的比较研究,因而我所关注的并不是老子语录在训诂学上的准确含义,而是试图通过海德格尔与海德格尔所理解的老子之间的对解互释来理解海德格尔。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由于老子对海德格尔有影响,就可以证明中国哲学将是世界哲学的发展方向,因为海德格尔一人远不足以代表整个西方哲学,那至多

7、证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是可以有相互影响的。1通常汉语中的“本体论”与“存在论”,在西文中原是一个概念――ontology。不过在海德格尔看来,以往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始终处在“在的遗忘”之中,因而存在论从来也没有奠基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所以,我们在汉语语境中对本体论和存在论作了区别。此外,由于海德格尔不是在认识论意义使用真理概念的,所以我在本文中主要使用“真”与“非真”,有时为了行文的方便亦使用“真理”与“非真理”,特此说明。2参见德比梅尔:《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0页。3转引自张祥龙

8、:《海德格尔传》,第236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4我在研读海德格尔的《论真理的本质》时,参考了陈嘉映先生的《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三联书店1995年)、孙周兴先生的《说不可说之神秘》(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和张祥龙先生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三联书店1996年),在此一并表示感谢。5关于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思想的比较研究,请参考张祥龙先生的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无可否认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