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

ID:26318902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_第1页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_第2页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_第3页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_第4页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赏析论文内容摘要:王日昌著《“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这本教材对传统的和声学教材有所改进。它以较详细的赏析,从“章节安排”“各章内容”“七大特色”“专家鉴定”四个板块,显现了该教材的创新之处,对和声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关键词:章节安排精简化创新性学术鉴定《“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下简称《指导》)这本教材是由东北师大音乐学院作曲系王日昌副教授著写,东北师大教材科于2000年3月印刷的。笔者从19岁到33岁,看了不知多少本和声教材,却只有这本教材令笔者赞叹不已!原因是其章节科学合理,内容简洁精炼..毕业,脉络清晰明确。一、章节安排科学、前卫“和声学”是研究各种

2、和弦如何在作曲中应用的学问(鲁兆璋语),那么写“和声教材”就应以和弦种类的由简到繁为章节顺序,才最科学、最前沿。王日昌老师的《指导》的章节顺序正是这样安排的——序论、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副七和弦、副属和弦、置换和弦、变和弦、和弦外音、转调、民族调式和声。每一章节内容的阐述都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二、各章内容明确至极《序论》对和声学、和弦、四部和声、重复音与省略音、排列法、各声部的音域、旋律位置、两个和弦之间的关系、和声进行、声部进行的解释,..毕业十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分清栏目,使每一概念都不至于相互混淆。第一章最创新的是:每一节都直接以标记、功能、重复音、排列法、连接、配和

3、声等项为知识点顺序,便于缕清思路;第二章副三和弦只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用法同‘正三和弦第二转位’,只是没有‘终止四六’而已。”第三章属七和弦将属七解决归纳为一种公式,背诵相当容易——第六章置换和弦仍继续保证着“以和弦种类为章节顺序”的清晰脉络。将传统教材中“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体系”直言为“置换和弦”,开创性地把“体系”改为“和弦”,以至教材章节的逻辑性更强、条理更清晰,学生学起来不仅省力,而且又不会漏掉重要的知识点。第七章变和弦把变和弦种类“一页化”,即直接进行分辨和对比,故也可称为“一处化”,非常便于宏观纵览。第八章和弦外音只讲“典型”的和弦外音的“典型”用法,而把不典型的和弦外音

4、一律归入本书后面附录中《可供参考的其他见解与手法》之中。第九章,王日昌老师发明了“共同和弦对照尺”,解决了学生查找共同和弦时的疑难和困惑,用这种简明的“对照尺”便可轻而易举地找出任何两调中的任何种类的共同和弦,可谓直观、方便、一目了然。第十章是王日昌老师发明的“民族调式和弦标记法”,其特点是:形象、易辨、通用(适用于“五声”任一调式,不必因调式不同而改来改去)。即:宫和弦、商和弦、角和弦、徵和弦、羽和弦等等。另外,此章最创新的还有“偏音处理方法的‘一页化’”。三、该书的七大特色(一)精简化该教材字数少、篇幅短,文字部分只用23页便几乎囊括了有些书几百页的内容。从微观上来看,每一条目都是

5、用一句话便概括了其宗旨和要领。例如,对属七的解决,最终精化为一个简洁的“公式”等等。(二)新概念用措辞严谨、简洁、通俗易懂的“新概念”性质的“解释法”,来解释或代替一些以往不容易理解的名词。例如:旋律位置。把和弦的哪一个音摆在旋律声部,该和弦就叫哪种旋律位置的和弦。波音四六:把以往的“辅助四六”一词改称“波音四六”就比原词形象、贴切、易记得多。点式标记:创立了“民族调式和弦标记法”,其特点是:形象、易辨、通用(适用于“五声”任一调式,不必因调式不同而改来改去)。(三)大胆的舍弃和高度的概括若将本书与有些和声写作教材相比较,还能看出著者的大气和创造性思维模式。他敢于大胆地舍弃和高度地概括

6、浓缩。例如:对于“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等名词,采取“根本不提”的态度(本来,只要符合“和弦连接的五条基本原则”,就不管怎样连接都离不开这两种所谓的“连接法”),即“与其把‘连接法’视为‘手段’,不如把它视为‘结果’”(王日昌语);又如:对各种七和弦“前接”均“不细论”。(四)发明新教具例如:发明“共同和弦对照尺”。(五)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1.不苛求作题的“实际音响效果”古典和声体系本身就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强调音响均衡,讲究声部间的对比(例如:讲究反向进行时的紧缩力或扩张力)等等,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各种规则,所以只要按规则去做,音响效果就应该是良好的,因此教材在“为旋律配和声

7、”这一知识点上,很少再另用“音响效果”类词句苛求学生,而只要求学生把精力集中在规则条目的正确运用上,以防“求全反而不全”。2.首调、固定调“应机而用”例如:主张为旋律配和声时,“分析旋律”“选择和弦”这两个步骤宜用“首调概念”;而“连接和弦”这一步骤则宜用“固定调概念”,等等。(六)以身作则,谱例中有大量自己创作的作品本书中,有王日昌老师自己创作的作品15首,其中自己作词的有3首;而且这些作品确实都能令人明显地感受到其创作态度之严谨,创作题材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