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ID:2632569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1页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2页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3页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4页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freel,最低海拔300m,落差超过2600m。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既有利于作物生长,也为有害生物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全县在以粮为纲的时代,.freel2。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栽种面积一直下滑,年栽种2333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安、广佛、洛河、大贵四大坝子,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水稻稻曲病整体流行呈阶梯式上升。2009年平利县水稻稻曲病普遍发生,尤其是宜香系列发病最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特点1.1流行面广,

2、发病率高,影响产量普遍发生于全县10乡(镇),发生率100%,发病田块平均病穗率7.24%,严重的32.7%。平均病粒率6.38%,高达67.5%。一般发病田块减产8%左右,高的达15%以上1。1.2造成的污染严重稻曲病菌产生对人类和畜禽有害的毒素,通过稻米、饲料等农产品直接进入食物链,造成淀粉类食品、动物性食品与肉蛋奶质品等连锁污染,严重危害人畜健康;通过对感病品种的收割、晾晒、加工,致使稻曲病病菌扩散蔓延,进入空气、水域和土壤,严重污染自然环境,也为翌年稻曲病的大发生流行提供了条件2。1.3感病品种多,为稻曲病发生流行提

3、供物质基础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水稻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其发生特点是优质稻重于普通杂交稻,籼稻重于粳稻,回茬稻重于早中茬稻,尤其是宜香系列的宜香10号、宜香19号发病最重,个别田块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品种病穗率45%~57%,病粒率达18.2%;中感病品种(如国香5号)病穗率达15.3%,平均病粒率为3.3%,高达7.6%;较抗病的品种(如Q优6号)病穗率达2.63%,平均病粒率为0.025%,高者达1.5%。1.4发病程度与施氮水平相关在同一地域、品种和茬口中氮肥过多,植株贪青,透气性差,湿度大,造成稻曲

4、病易发的小气候。因此,追肥过迟造成贪青晚熟的田块发生严重。氮肥多的田块稻曲病发生重。1.5地域差别大一般浅山丘陵地区发病重于川道地区,南山重于北山,阴坡重于阳坡。2水稻稻曲病流行原因2.1菌源充足稻曲病一般以菌核在地面越冬,以厚垣孢子附在稻谷粒内或颖壳上落入地表越冬。次年夏秋季节遇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菌核内生出囊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侵入花器和幼颖,以水稻的籽实营养寄生,形成黄绿色的孢子座。平利县长期以来以油稻为主的连作制,加上近年开始采用的稻茬免耕或浅耕种植栽培方式,使田间积累了大量的稻

5、曲病菌源3。2.2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资料显示,2009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县日平均气温23.3~27.4℃,温度适宜稻曲病菌源孢子的萌发入侵。2009年8月上中旬出现阴雨寡照天气,降雨量60.3mm,是2008年降雨量的2.46倍,时值该县水稻抽穗扬花期,降雨与稻曲病孢子大量成熟传播期相吻合,导致全年稻曲病在平利县中度偏重发生。2.3品种和栽培因素水稻感病品种多,甚至原来不感病的品种也变为感病品种。大田栽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量偏多,田间郁闭度高,通风透气不良,有些田块营养生长过旺,贪青晚熟,抽穗扬花期推迟,是稻曲病发生的

6、又一重要原因。2.4防治存在问题一是忽视对病源的清理,致使次年病源广泛存在,为稻曲病大面积流行发生提供充足的菌源;二是防治不及时,由于平利县农民对稻曲病的危害认识不清,造成重治轻防。3水稻稻曲病防治对策3.1清理病原菌病稻收割后,应将感病植株及颖壳焚烧。稻谷晾晒过程中,将清理出的“绿霉谷粒”深埋或烧毁,不要随意乱扔。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轮作倒茬,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3.2选用抗耐品种重病区可选用Q6号、金优299等品种。3.3选用无病稻种及种子处理种谷经过精选后,可用百菌清15g(1包),加水9kg浸种6kg,浸种2.5d之后

7、用清水冲净药液进行催芽播种;也可以在稻种预浸12h后,用强氯精300~400倍液浸种12h之后洗净药液催芽;或用抗菌剂402的2000倍液浸种2d,以清除种子上的病原菌4。在应用主推品种的同时,搞好品种抗性的筛选,加快培育出抗稻曲病的优良品种。3.4调整品种播期根据历年的气候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特征特性,调整播插期,使水稻孕齐穗期避开稻曲病流行高发气候。3.5加强栽培管理重施有机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后期见干见湿,发病期及时摘除并销毁病粒。3.6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在水稻孕穗期即破口前10d,根

8、据天气状况和病情发展,可选用50%井冈霉素水剂6750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粉1200~1500g/hm2对水喷雾,在破口前7~10d和抽穗期各喷1次即可,同时可兼治纹枯病和谷粒黑粉病。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