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ID:26326380

大小:1.36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8-11-25

唐诗的发展脉络_第1页
唐诗的发展脉络_第2页
唐诗的发展脉络_第3页
唐诗的发展脉络_第4页
唐诗的发展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的发展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诗的发展脉络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这是唐诗的准备阶段。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代表诗人

2、: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

3、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盛唐时期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

4、达到了巅峰。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

5、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边塞诗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

6、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在徜徉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是唐代少有的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本诗笔墨清淡,饶有情趣,自然欢娱中流露出与田家亲密无间的友谊。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

7、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最高成就:李白、杜甫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

8、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701—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官至翰林待诏,称“李翰林”,有“诗仙”之称。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