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

ID:26336034

大小:60.1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1-26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_第1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_第2页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出处:作者:阅读:1518次发表时间:2003-2-1023:47:3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为世纪之交的学科素质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培养具有较高情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科教学,因而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眼、脑、手并用,教、学、

2、做合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是一个重要途径和渠道。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一、演示实验,潜移默化地诱发学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素质形成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常言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学习,就是通过物质在氧气中与氧气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与氧的反应的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氧化反

3、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而不完全是与氧气的反应)这一概念。在不扩充教材范围的原则基础上,考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心理层次的个体差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补充和改进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使教材中的重要知识形象化,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学习“氢氧化钠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知识点时,可以补充右图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塞紧胶塞,振荡。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引导学生分析气球胀大的原因:烧瓶内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强把瓶内气球胀大。学生在直观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4、能力。再如,将某些演示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则更能增加形声并举,视听结合的特点,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对“实验室制氢气”的金属选择实验,可做如下改进:预先分别在三个培养皿中把镁带、锌粒、铁粉摆成“Mg”“Zn”“Fe”的符号状,演示时,将三个培养皿同时放在投影仪上,分别加稀硫酸,全班学生都能很清楚地观察到三种金属表面都有气泡,但剧烈程度不同:镁带速度最快,很快反应完;铁粉最慢;锌粒产生气泡的速度介于镁、铁之间,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实验室制氢气的原料中金属用锌粒是因为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氢气

5、。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二、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情商与智慧综合素质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训练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以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在亲身感受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认识。同时,还对培养具有独立自信又乐于集思广益的合作型人才大有好处。“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素质。同时通过动手、动脑,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化难为易。如做“酸的性质”的学生

6、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所用试剂及反应现象,从五个方面掌握酸的性质。另外,还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把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可把原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四大组学生的分组实验:第一组做“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二组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三组做“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装置敞口;第四组做“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装置不敞口。通过观察,学生能共同得出正确的

7、结论,并得到很好的训练,比单纯看演示实验来得生动、自然,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三、开展化学兴趣活动,强化学生科学探索素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巩固课堂知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整体性和实效性,还能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如在讲述“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时,强调“氯酸钾中不能混有可燃性物质,否则受热可能爆炸”,学生对此只有理性认识而无感性认识,可在兴趣小组中做一个“响笔炸弹”实验,即在红磷和氯酸钾(1:6)的混合物中滴少量96%的酒精,调成糊状,填入挖好的粉笔小

8、洞里,用薄纸将洞口封好,放一小时左右,将粉笔洞封口朝下,用力猛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