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

ID:26360386

大小:48.2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期中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渭源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二次考试历史命题人:马婧复核人:张永贵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2、“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

2、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代B.汉代C.宋代D.唐代3、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说明了()A.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学校班级姓名密封线内禁止答题4、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C.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D.察举制—科举

3、制—世官制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权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D.大学士是没有名义的宰相6、“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是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中国7、《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4、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8、英国《权利法案》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9、美国两党制中的两党是指()A.共和党和保守党B.民主党和保守党C.自由党和保守党D.民主党和共和党......10、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多次

5、斗争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1、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想在中国开西餐馆,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方是()A.重庆B.上海C.天津D.杭州13、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

6、天朝田亩制度》C.《土地法令》D.《资政新篇》1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

7、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16、“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

8、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8、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扶清灭洋”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1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