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

ID:2636260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_第1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_第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_第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_第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健康体检764例在职教师的体检资料,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FLD发病率高达27.23%,NAFLD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AFLD发生率

2、高,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密切。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  .LI)数据及肝脏彩超检查资料,选取NAFLD(观察组)共178例,男102例,女76例,年龄25~60岁,平均(43.0±6.2)岁。抽取非脂肪肝组(对照组)156例,男91例,女65例,年龄25~60岁,平均(45.0±7.1)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体检者禁食、

3、水12h后,于次晨采静脉血,用DIRUICS-400B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PG)等,测量血压SBP、DBP(mmHg)、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肝脏彩超检查采用GE-LOGIC7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0.0MHz。  1.3诊断标准NAFLD参照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为标准[2],肝脏彩超诊断标准参照其中B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长期饮酒(折

4、合酒精量男>140g/周,女>70g/周)。②病毒性肝炎。③药物性肝病。④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肥胖诊断标准为BMI≥25kg/m2;高血压诊断以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血脂异常标准为TG≥1.7mmol/L,TC≥5.18mmol/L,LDL-c≥3.37mmol/L,HDL-c<1.04mmol/L;糖尿病诊断以FPG>7.0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者。代谢综合征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

5、004)建议的标准[3],具备有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四项中三项或全部者。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n%),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764例体检人群中,NAFLD发病率23.30%(178/764)。  2.2NAFLD组与非脂肪肝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MS发病率

6、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NAFLD组高血压、2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MS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NAFLD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MS有明显的伴发关系。  2.3NAFLD组与非脂肪肝组各项指标对比见表2。结果显示NAFLD组BMI、SBP、DBP、TC、TG、LDL-c、F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L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NAFLD组与非脂肪肝组相关疾病发生率比较(例,%)    表2NAF

7、LD组与非脂肪肝组各项指标对比(x±s)    3讨论  3.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调查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患病率为20%~33%[4],本研究体检人群NAFLD的发病率为23.30%,其与 3.2有研究表明,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与NAFLD密切相关,是发生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5-7]。NAFLD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8]。现认为NAFLD也是M

8、S的重要组成部分[9],是MS的肝脏表现,胰岛素抵抗(IR)是MS的中心环节[10],是其发病的基础,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NAFLD与高血压关系:NAFLD组高血压发病率高达42.7%,尤以DBP升高显著,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使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舒血管物质NO减少,血管收缩,促进及加重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