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ID:2637190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_第1页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_第2页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_第3页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_第4页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关键词】亚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和HBeAg的影响,以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无差异性。方法将11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成四组,即赛诺金组35例、运德素组30例、安福隆组25例和万复因组20例,据体重分别选用干扰素300~500万u肌肉注射,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干扰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并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乙肝三系、HBV-DNA,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述两类四组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和HBeAg的影响

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持续时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热的发生率运德素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1;<0.05)。结论常用的两类不同亚型的干扰素及同一亚型中不同厂家生产的干扰素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高热的发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亚型;干扰素;病毒;标志物为观察两类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笔者1998年1月~2005年1月分别选用两类常用的不同亚型干扰素和同一亚型不同厂家生产的两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其中资料较完整者110

3、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期间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34.5岁;男60例,女50例,均符合下列入选条件,且疗程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其他基本条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会议(西安)修订的分型诊断标准〔1〕。  1.2入选条件  (1)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谷丙转氨酶≤150u/L,白蛋白≥35g/L(以本院生化室结果为准);(2)乙肝三

4、系: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3)HBV-DNA阳性;(4)既往未使用过干扰素;(5)外周白细胞≥4.0×109/L。  1.3使用方法  据患者经济状况和体重随机选用α1b或α2b类干扰素300~500万u肌肉注射,据首次不良反应轻重决定是否采用诱导治疗(即治疗开始的前半月,每日肌注一次,以后改为隔日肌注一次,直到疗程结束)。α1b类干扰素主要选用赛诺金(深圳科兴公司生产,粉针剂)、运德素(北京三元基因公司生产,水针剂);α2b类干扰素主要选用安福隆(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预充式水针剂)

5、、万复因(上海万兴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粉针剂)。110患者分别分成四组,即赛诺金组35例、运德素组30例、安福隆组25例和万复因组20例。  1.4注意事项  (1)在干扰素治疗期间不得随意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2)疗程开始后定期复查外周白细胞计数,若白细胞≥3.0×109/L,则继续使用,同时加用升白细胞类药物;若白细胞≤3.0×109/L,则停止使用,同时也加用升白细胞类药物,直至恢复正常时再继续使用;(3)定期复查肝功能: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查肝功能,若谷丙转氨酶≥250u/L则停药,同时加用护肝降酶类药物,直至谷丙转氨酶

6、恢复到100u/L时再继续使用。(4)疗程开始后的3个月、6个月复查HBV-DNA、乙肝三系,以本院免疫室(ELISA法)和PCR室(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为准。  1.5观察指标  (1)ALT复常时间;(2)HBV-DNA和HBeAg阴转时间;(3)干扰素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时间。  1.6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ALT复常时间  详见表1。表1ALT复常时间和复常率(略)注:四组之间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HBV-DNA和HBeAg阴转时间  详见表2。表2HBV-DNA和HBeAg阴

7、转时间和转阴率(略)注:四组之间HBV-DNA和HBeAg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常见不良反应  详见表3。表3常见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略)注:高热是指体温>39℃将运德素组高热的发生率分别与其他三组进行了比较,其χ2分别为7.26、4.89、4.05,P值分别<0.01、<0.05、<0.05,表明有极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其他不良反应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详见表4。表4各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略)  3讨论  众所周知,干扰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

8、药物之一。α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经人工制备后被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确有一定的疗效。α干扰素家族包括α1b、αb、α2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