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ID:26375258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1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2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3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4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一、之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7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去2. 辍耕之陇上。到……去3. 奉之弥繁。他4. 侵之愈急。他5. 子孙视之不甚惜。它6.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0.顷之,烟炎张天。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1.蚓无爪牙之利。

2、定语后置的标志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提前的标志1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提前的标志课堂训练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

3、.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二、而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71.图穷而匕见连词,表承接“来”“就”2.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并列“和”“并且”3.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连词,表并列“和”“并且”4.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连词,表转折“却”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6.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连词,表递进“而且”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

4、,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进关系5、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三、以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典型例题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为、认为2.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使用3. 以

5、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认为4.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拿,用,把,凭5. 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由于”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7.余船以次进介词“按照” 8. 作《师说》以贻之连词,表目的“来,用来”9. 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借……的身份1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课堂训练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

6、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7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答案:1.名词,可译为原因2、动词,可译为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4.介词,可译为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

7、,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可译为因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四、乃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2.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就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4.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课堂训

8、练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答案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3.副词,相当于是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副词,可译为才五、因经典例题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7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为,由于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