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ID:26382018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_第1页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_第2页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_第3页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_第4页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摘要2012―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铜陵市3年重发,给广大农户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明确药剂种类和用药次数对预防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效果,2016年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20%烯肟・戊唑醇等防效较好,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推药剂;2次用药防效要明显好于1次用药,2次施药时间分别宜在扬花初期和药后7d。中国8/vie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用药次数;药效  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A1007-5739(2017)05-0104-01  小麦赤霉

2、病是长江流域小麦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是2012―2015年以来,铜陵地区小麦赤霉病连年重发,给广大农户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明确药剂种类和用药次数对预防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效果,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铜陵市顺安镇城山村小麦田中进行,所选试验田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前茬为单晚太湖糯,小麦栽培方式为机开沟撒播[1-2]。12月10日播种小麦,播期较迟,试验时处于扬花初期。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均一致。  1.2试验材料  小麦品种为扬麦13,试验靶标对象为

3、小麦赤霉病。试验药剂有邦盛(30%氟环・多菌灵,由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美金子(31%丙环・福美双,由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劲兴(48%氰烯菌酯・戊唑醇,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爱可(20%烯肟・戊唑醇,由中化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劲护(25%氰烯菌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邦盛900mL/hm2,施药2次(A);美金子1050mL/hm2,施药2次(B);劲兴750mL/hm2,施药2次(C);爱可750mL/hm2,施药2次(D);劲护150

4、0mL/hm2,施药2次(E);劲兴750mL/hm2,施药1次(F);爱可750mL/hm2,施药1次(G);劲护1500mL/hm2,施药1次(H);以喷施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22m2。  1.4施药方法  采用3Pa,施药均由一人操作完成,田间各处理用药量基本均匀一致。  施药时间:施药1次的处理在4月17日10:00进行施药,彼时小麦正处扬花初期,扬花率占5%~10%;施药2次的处理在4月17日第1次施药后7d(4月24日)10:00再施药1次。  1.5调查方法  1.5.1调查时间和次数。

5、共调查5次。第1次施药后第4天(4月21日)、第7天(4月24日),第2次药后第7天(5月1日)、第14天(5月8日)、第18天(5月12日)目测长势;第2次药后第20天(5月14日)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调查病穗率和病指。  1.5.2调查内容和方法。以穗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共查500穗,统计病穗数并对病穗进行分级[5],计算防效。小麦赤霉病分级标准:0级,不发病;1级,发病小穗数占总小穗数1/4以下;2级,发病小穗数占总小穗数1/4~1/2;3级,发病小穗数占总小穗数1/2~3/4;4级,发病小穗数占总小穗数3/

6、4以上。药效计算方法[6]具体如下:  病穗率(%)=病穗(株)数/调查总穗(株)数×100;  病情指数=■×100;  病指防效(%)=■×100。  1.5.3其他调查项目。①气象资料。试验期间,特别是在小麦扬花期雨水偏多,4月17―28日,11d中雨日数达9d,田间湿度大,日数偏少,这种天气极有利于小麦赤霉病侵染流行。②土壤资料。土壤类型为稻田土,pH值约为6.1,耕作层30cm,有机质含量2.1g/kg,保肥和保水能力强。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作物的影响  第1次施药后第4天、第2次施药后4、7d观察,试验期间各药剂处

7、理区的小麦生长正常,与CK基本一致,未发现明显的药害。从4月上旬开始多阴雨天气,温度较常年偏高,田间湿度大,渍害较严重,小麦田间纹枯病发生较重;5月初开始气温较高,小麦叶锈病发生较快,同时昼夜温差大,CK区大部分小麦基部老叶开始发黄、早衰、枯死,从而造成穗小,而处理A、D基部纹枯病较轻,小麦叶锈病零星发生,基部清秀,植株及叶片叶色较绿,长势正常,穗粒正常,表明处理A、D对防治小麦叶锈病、纹枯病、早衰,以及提高植株抗逆性有一定的作用。  2.2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2016年小麦赤霉病特大发生,第2次施药后20d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调查

8、。如表1所示,CK赤霉病病穗率平均为92.67%,发病极为严重;处理C赤霉病病穗率为  38.47%,其余药剂处理区赤霉病病穗率在49.13%~82.73%之间,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