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操作评分表

ID:26389793

大小:2.2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6

中医操作评分表_第1页
中医操作评分表_第2页
中医操作评分表_第3页
中医操作评分表_第4页
中医操作评分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操作评分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6、穴位敷贴(天灸)7、推拿捏脊8、穴位放血9、夹板固定10、中药外敷11、艾灸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2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分值得分备注说明结合轮转专科假定一个有适应症的

2、病种进行诊疗分析及操作,完成诊断评估及治疗操作过程!操作前准备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未评估不得分)4物品检查所需用品治疗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火柴(火机),废物瓶。(缺一项扣1分)4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4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罐部位,保暖。4操作流程定位仔细观察施术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8拔罐酒精棉球干湿适当。8点燃的明火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未烧罐口8准确扣在已经选定的部位,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力强,安全熄火,点燃的明火顺风向向上吹灭。12观察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局

3、部皮肤红紫的程度,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留罐时间l0分钟,询问患者的感觉。注意保暖。10起罐起罐方法正确。左手轻压罐口皮肤,右手握罐倾斜。8操作后整理拔罐完毕,合理安排体位。4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火罐处理符合要求。6提问1、拔火罐禁忌证。2、拔火罐的适宜部位10技能熟练拔罐部位方法正确,手法稳、准、快。动作协调,操作流畅。10合计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

4、性疾病者不宜拔罐。(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

5、肢近端以及腹部等。2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项目要求分值得分备注说明结合轮转专科,假定一个有适应症的病种进行诊疗分析及操作,完成诊断评估及治疗操作过程!操作前准备医师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未评估不得分)5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穴位,主穴+配穴8洗手(可口述),戴口罩(必须)2物品治疗盘,毫针,75%酒精,棉球,棉签,弯盘。2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紧张)。522操作流程定穴选穴(要求穴位定位准确,骨度法最好)10患者体位适宜(叙述体位或考官询问体位)。5消毒再次核对

6、穴位,皮肤消毒(范围≧3cm)。(只做不说)5进针进针动作协调、流畅,患者无痛苦感。(问进针方法)5行针、观察行针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得气感。观察患者有否晕针、疼痛难忍等不适情况。5交流患者:没感觉医者:三种得气方法8患者:很痛,医者:三种调整方法8起针适时起针。轻按穴位,观察是否有滞针、出血。2交流情况:针拔不出医者:三种调整方法1058操作后整理术后合理安排体位。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针具处理符合要求。2提问1、晕针的预防及处理32、断针的预防及处理310技能熟练操作熟练,轻巧;选穴正确,运用

7、针刺手法正确。1010合计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2.21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2.症状较剧,出现晕厥或休克,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作及时处

8、理。断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最好让患者在卧位施针,使其肌肉完全放松。2.施针前检查针具状态:针体弯曲理直后待消毒再用,有折痕及针尖倒刺者禁用。3.施针过程中嘱患者体位自然,不要移动或摆动,行针刺补泻手法时要注意让患者作好配合,以防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