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D:2639085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1页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2页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3页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4页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阐释学论文联盟.L.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是对另一种语言的理解阐释活动,而且这一解释过程极富主观性。因为意义是一种动态生成物,是读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在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生成的,是在主体间的互相作用过程中生成的。  阐释学告诉我们:理解总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的,无论是阐释的主体还是客体都内在地嵌于历史之中,因此,有其无法消除的历史局限性和特殊性,而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性,而是去正确地适应和评价它。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译者)由于其理解的历史局限性,不可能一次性穷尽文本的内涵,

2、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其审美价值本身的过程,不存在永恒的、一劳永逸的、终极的理解。  一部作品就其文本本身而言,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凝固,但是译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价值取向,以及他所把握的要传达原作思想的语言,却是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的。因而不同时代也就非常需要有适应这种变化的不同的译本了。  文本不再被视为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其不断开放的结构,使得译者作为读者和阐释者摆脱了源语文本及作者的桎梏。不再为文本的唯一意义而困惑,不再将自己的理念、情感、世界观隐没于文本与作者之后,由此掀起主体意识觉醒的新篇章。根据诠释学理论,翻译的实质不是对原文意义的追索或还原,而是翻译主体能

3、动地理解和诠释原作品的过程,是译者主体自身存在方式的呈现。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指的是译者在译作中体现的艺术人格自觉,其核心是译者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创造力。具体来讲就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译者主体性与主体意识是直接关联的,许钧曾指出,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即译文的价值(许钧,2003)。因此,我们考察译者主体性也就是对译者主体

4、意识的分析。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的文化和审美创造性。它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  二、文学翻译与译者主体性  任何理解与阐释都必须基于原文所形成的阅读空间及理解的可能性.,译者应该是在原文本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活动,重建一个相应的阅读空间,任何对原文本意义的过度阐释或不足阐释都是每个译者应努力避免

5、的。虽然我们讲意义具有不确定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意义也同时具有确定性。因为意义首先有实体性,即言之有物,其次才有不确定性,二者是意义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刘宓庆,2001:282)。  美国解释学理论家赫施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某种客观意义,也即作者在创造文本时的意图或含义。这种含义是确定的,但是除了这种体现在符号中的含义外,文本还具有符号之外的意味。这种意味又是不确定的、多变的,它因不同的读者而不同。因此,本文含义始终未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含义的意义〔赫施,转引自谢天振)。  文学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原意是最具双重性和不确定性的。原作者创作时会有自己的写作意图,但一千个读者就

6、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译者当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学翻译是对原语作品的二次创造,这种再加工就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结果。它不是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扮演着读者、阐释者和创造者三种角色。首先,作为读者,译者需要与原作进行对话,与原作者进行视域融合,从而将原作以一个全新的视域呈现出来,此过程是翻译的准备阶段。接着作者作为阐释者来阐释原作,通过分析原作的美学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原作的文学价值和现实价值。最后进入语码转换阶段,译者既要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又要将原作的美学信息、社会价值等语言外的意义表达出来,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7、。因此,原作越优秀,翻译过程越复杂,越需要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主张在文学翻译中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活动,不同于作家的创作。也就是说,译者的创造性是受到制约的,不是脱离原作随意发挥。在原著面前,译者必须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必须尽量忠实于原作。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