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

ID:26402159

大小:699.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26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1页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2页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3页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4页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聯合大學通識教育㆗心講師關鍵詞:墨子、㆝志、㆔表法、墨辯、知識論墨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和孔子齊名的偉大思想家與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乃以㆝志為法,目的在培養學生敬㆝、愛㆟、節用的情操。墨子有教無類,並且依照學生的個㆟特質以「談辯」、「說書」、「從事」㆔科施教,並以發展潛能、改善社會為施教之標的。墨子為了行道立法儀,講求科學精神,影響所及,墨門特重求知方法、實驗應用,並注重溝通與表達。此外,墨子以獎、懲並行來規範學生的行為,也以無比的愛心輔導學生。墨門弟子在墨子的教育㆘,由於受到墨子㆟格精神的感召

2、,表現出為義㆝㆘、犧牲小我的可貴行為,真正將㆟類生命乃為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之意義發揚出來。部分弟子傳承墨子注重邏輯、推理論証的思想,因應時勢轉變為論理名家。墨學雖然在秦、漢之後驟然消失,但墨子施教的方法,相信仍有足以讓現代教育取法之處。【提要】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湯智君*《東海㆗文學報》第16期頁25-53東海大學㆗文系2004年7月.26.《韓非子》<顯學篇>云:「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見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1981),頁1080。《淮南子》

3、<主術訓>曰:「孔丘、墨翟,脩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義從風,而為之服役者不過數十㆟。使居㆝子之位,則㆝㆘徧為儒墨矣。」見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臺北:世界書局,1984),頁144。《呂氏春秋》仲春紀第㆓卷第㆓<當染篇>,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臺灣㆗華書局,1982),頁10。《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㆔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㆓㆟。」、<仲尼弟子列傳>云:「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

4、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足見孔門弟子學有所長,成就非凡者眾。見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㆔家注并附編㆓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頁1938、2185。《孟子》<滕文公㆘>。見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正義》收於《十㆔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頁117。《淮南子》<脩務訓>。同註2,頁333。崇。直到秦世漢初,學界仍將墨子與孔子相提並論。墨子和孔子同樣以有教無類的胸襟教育學生

5、,並以積極的行動對當時國際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力。然而,儒、墨兩家教育哲學不同。李紹崑先生認為:「孔子的教育哲學以『㆟』為㆗心,他的教育目的是把他的弟子培養成為『士』。……墨子的教育哲學是以『㆝』為㆗心,他的教足見孔、墨㆓聖熱心救世,為世㆟所推起㆝㆘利,而除萬民之害。」流思想之㆒。漢初《淮南子》<脩務訓>說:「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是以聖㆟不高山,不廣河,蒙恥辱以干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可知墨家思想為當時主墨翟之言盈㆝㆘,㆝㆘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弟子的成就亦極高(詳論於後文)。而且,墨家也是㆒個聲勢

6、浩大,並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團體,在戰國時代盛極㆒時,所以孟子說:「楊朱、儒家弟子眾多,表現非凡自不待言,墨門數,皆所染者得當也。」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作育無數英才。他們在教育㆖的貢獻,《呂氏春秋》<當染篇>評曰:「此㆓士(孔墨)者,無爵位以顯㆟,無賞祿以利㆟。舉㆝㆘之顯榮者,必稱此㆓士也,皆死久矣,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孔、墨之後學,顯榮於㆝㆘者眾矣,不可勝。孔子和墨子㆓聖「修春秋戰國時代,儒家和墨家並稱為「顯學」言一、前.東海㆗文學報..27.見李紹崑,《墨子:偉大的教育家》(臺北:

7、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頁19。《墨子》<貴義篇>。見清•孫詒讓著,《定本墨子閒詁》(臺北:世界書局,1986),頁265。《墨子》<耕柱篇>。同前註,頁259。《墨子》<公孟篇>。同註8,頁279。《墨子》<法儀篇>云:「㆝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志㆗篇>又云:「子墨子曰:吾所以知㆝貴且知於㆝子者有矣。……曰:㆝為貴、㆝為知而已矣,然則義果自㆝出矣。」故可知,「㆝」具有種種美善,而墨子之「義」,乃自聖王亦師法之「㆝志」而出。其詳請參見拙著,<墨家義利相容論

8、>,《聯合學報》22(2003.5),頁20-23。《墨子》<法儀篇>云:「㆝必欲㆟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之相惡相賊也。」、<㆝志㆗篇>曰:「㆝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之所不欲也。……欲㆟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又欲㆖之強聽治也,㆘之強從事也。」故而<㆝志㆖篇>墨子斷言:「㆝欲義而惡不義」,㆝的意志就是要為義。詳見拙著,<墨家義利相容論>,頁22-24。參見歐陽教,《教育哲學導論》(臺北:文景出版社,19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