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

ID:26406670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6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    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要了解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点,并且要了解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之后才能正确的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首先、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长周期:    现代经济的最重要特点是GDP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长,GDP是衡量经济进步的最重要尺度,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主要目标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2、持续保持GDP平均11%的高速增长,到目前为止,连续29年增长幅度超过9.6%,已经追平了世界记录。纵观亚洲经济发展史,日本连续29年GDP增长在9%以上。韩国26年,新加坡23年,台湾20年,香港18年。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保持的更长。原因有二:    1、根据马太效应分析,当一个国家跨越贫困陷阱之后,可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2、其他国家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和国际化等进程,但中国往前看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的进程还没有完成,大国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中国预计2030年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因此

3、预计中国会有50年的高速增长的长周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跃的发动机。    二、结构演变剧烈由此产生深刻的结构性矛盾: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除了GDP这个数量指标外,还有第二个指标,即:以经济结构指标变化为核心的经济质量指标。包括: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质量指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使得效率提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是一种大量消耗资源环境的工业经济增长,已经落入“前进没有水喝、后退没有GDP”的结构陷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在强大的工业驱动、开放驱动、政治驱动、投资驱动的“四轮驱动”下形成的。这些因素相

4、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高速运行。首先,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过度工业化不仅导致生产过剩,还导致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水平持续下降。其次,开放结构使中国获得更大发展能力。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另一方面使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得以释放。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加工厂,吸引国际投资和市场订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获得GDP、就业、税收,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获得利润,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消耗留给了中国。第三,政治驱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特色之一。地方政府视经济增长为政绩,其间夹杂着利益集团的逐利驱动。第四,投资驱动带来超常经济增长。在

5、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会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继续投资,政治驱动的投资在没有经济效率和严重过剩情况下仍在进行。    三、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失衡的主要表现:    1、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快但同时消费需求疲软:    “好的增长”要同时符合四个标准:一是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同步。生产的目的是消费。目前,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6.4%,这个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5.6个百分点,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没有充分转化为社会消费福利。中国近期连续四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3%,最高时到达29%,可以说中国截至到2007年6月连续50多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可能出现

6、严重危机的上限。    2、物价总水平很低但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值高:从物价变动态势看,目前仍处在温和上涨的阶段,但确实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食品、粮食价格涨幅也比较大;居民住房价格上涨速度太快;教育、医疗、信息的典型不对称;前一段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的滞后压力也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对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性绝不能掉以轻心。    3、经济增长恢复显著但失业率继续攀升:正常的国家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经济增长带来就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社会效率。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就业增长仅0.1%,因此,

7、在中国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工业化的深入使资本排斥劳动,技术的发展使技术排斥劳动,技术壁垒使竞争排斥劳动。    4、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同步。经济增长红利应当造福全社会而不是少数人。但是,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0.4,达到0.47,社会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改善同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数据,2006年中国资源环境状况仍在继续恶化。因此,目前中国经济不能说是好的增长。    从根本上来说,结构性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改革加以解决,宏观经济政策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但适度宏观经济政策可以为结构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条件。    总之,

8、中国经济刚刚走出通货收缩,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严重背离历史趋势。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处于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