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ID:26414628

大小:4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6

扫描隧道显微镜_第1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_第2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_第3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_第4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_第5页
资源描述:

《扫描隧道显微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扫描隧道显微镜一.前言1982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葛.宾尼(GerdBining)博士和海.罗雷尔(HeinrichRohrer)博士及其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新型表面分析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英语称为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简称为STM。当时海.罗雷尔是IBM公司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葛.宾尼是德国法兰克福市歌德大学的研究生,海.罗雷尔介绍了要在苏黎世开展的表面物理研究计划以后,葛.宾尼提出可用隧道效应来研究表面现象,当时是1978年,年底,

2、海.罗雷尔把葛.宾尼请到苏黎世,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扫描隧道显微镜使人们“看到”表面一个个原子,甚至还能分辨出约百分之一个原子的面积。因为扫描隧道显微镜有一系列的重要应用,并由此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为此。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分享)。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显微镜有很高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是研究物质宏观结构的有力工具。最早的显微镜出现在16世纪末,应用于科学研

3、究则在17世纪初期,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野从宏观引入到微观,特别在医学界上给了极大的帮助,直接导致了19世纪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立。显微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光学显微镜;第二代——电子显微镜(电镜);第三代——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代显微镜——光学显微镜:17世纪末,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hoek,Antonivan1632-1723)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但由于光波的性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非常有限,光的衍射使尺寸小于光

4、波长一半的物体的细节变得模糊不清。可见光的最短波长为400nm,光学显微镜最小可分辨的两点间距不会小于200nm,这就是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极限。那么怎样缩短显微镜的这种最小可辨间距呢?由此发明了第二代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第二代显微镜——电子显微镜:1924年法国物理学德布罗意(DeBroglie,Louisvictor1892–1987)指出,微观粒子除了具有粒子性外,还具有波动性,并且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由此科学家便把目光投向了电子。如果能用高能电子束代替光束,而电子束的波长远小于光束的波长,那么不就可以大大提

5、高显微镜的分辨力了吗?在20世纪20年代末,鲁斯卡(Ruska,Ernst)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电磁场控制电子束的运动方向,将通过样品,带有样品微观结构信息的电子束再打到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形成分辨率极高的图像。终于在1933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开创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新纪元。鲁斯卡因此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电子显微镜存在着很多不足,高速电子容易透入物质深处,低速电子又容易被样品的电磁场偏折,故电子显微镜很少能对表面结构有所揭示,表面物理的迅速发展又急需一种能够观测物质表面结构的显微

6、术,因此80年代诞生了第三代显微镜即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三代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实时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扫描隧道显微镜因其可直接观察物体表面原子结构而不会对样品表面造成任何损伤,而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并成为钠米加工的关键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可以在各种样品表面上进行直接刻写、光刻以及诱导淀积和刻蚀等,它还可以把吸附在表面上的吸附质如金属小颗粒、原子团及单个原子等从表面某处移向另一处,即对这些小颗粒进

7、行操作。STM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为用不同材料的微小粒子来构造器件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它还可用来研究粒子之间或粒子与衬底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有可能用一个个原子构造分子或者把分子分解成一个个原子。三.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1.1.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⑴.隧道现象—以一块金属为例。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可为什么不能逸出金属表面呢?这是由于金属表面存在着一定高度的势垒,自由电子所具备的能量不足以使自己翻越势垒,逸出金属表面。但象山一样的势垒底部存在一条“隧道”横贯“大山”,若电子通过“隧道”,就可以凭借自己

8、较低的能量逸出金属表面。近代物理学的研究证明,金属的自由电子的确有机会通过“隧道”而出现在表面外的一定区域。这种现象就是“隧道现象”。⑵.隧道效应—如图1所示,由于粒子可以进入U0>E的区域,如果这一高势能区域是图1 势垒穿透有限的,即粒子在运动中为一势垒所阻,则粒子就有可能穿过势垒而到达势垒的另一侧.这一量子力学现象叫做势垒穿透或叫隧道效应,也就是说粒子能穿过比它动能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