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

ID:26416599

大小:284.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6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_第1页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_第2页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_第3页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_第4页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变态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变态反应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变态反应:机体再次接受同种Ag剌激后,发生的一种机能紊乱及组织损伤的特异性免疫病理反应,即改变常态的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机体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所致疾病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变应原完全Ag:异种动物血清异种组织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动物皮毛饲料半Ag:青霉素磺胺阿司匹林奎宁碘二硝基氯苯非那西酊生漆变应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注射二、变态反应的过程致敏阶段:机体初次接触变应原,产生Ig或致敏淋巴细胞,称致敏阶段,般为2-3周反应阶段:敏感机体再次接触同种Ag时,发生的变态反应,称反应阶段。三、

2、变态性疾病的表现有的是全身性的,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症等;有的是局部性的,如呼吸道反应包括酵喘和过敏性鼻炎等,消化道反应包括采食引起的过敏症等,皮肤变态反应包括荨麻疹和结核等的传染性变态反应;异体植皮脏器移植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第二节各型变态反应及特点根据Ig和组织细胞参与情况、抗原抗体反应情况及补体是否参加等,可将变态反应分为:第Ⅰ型变态反应第Ⅱ型变态反应称速发型第Ⅲ型变态反应第Ⅳ型变态反应称迟发型第Ⅴ型变态反应第Ⅵ型变态反应第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通常包括由异种动物血清及青霉素等药物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其特点:①是发现最早,临床上最常

3、见;②反应发生快,通常于接触过敏原后数min或数h内发作,但消失亦快;③有较明显个体差异;④变应原可以是完全Ag也可以是半Ag;⑤参与抗体为IgE或IgG4过敏性Ig,它们吸于靶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⑥补体不参加,故只引起机能紊乱而无后遗性组织损伤;⑦反应重,局部或全身性反应,严重者可休克而死亡。第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反应①变应原可以是体内细胞本身成分,如A、B血型交叉输血时,可激活补体将红细胞溶解;②外源性变应原如某些病毒、细胞蛋白或多糖,更多见是由于大量应用某些药物与血细胞等靶细胞结合成为完全Ag;③不释放介质,在补体、吞噬细胞或在

4、K细胞参与下杀死靶细胞,造成组织损伤。第Ⅲ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①参与Ig为IgG或IgM或IgA。Ag-Ig复合物存在于血液循环中或组织间隙里;②Ag-Ig复合物激活补体或招来中性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组织损伤;③Ig不需固定在细胞上而是游离于血液循环中,随时可与Ag结合形成有害免疫复合物第Ⅵ型变态反应——细胞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①无Ig和补体参加,而与致敏淋巴细胞有关②反应较慢,持续时间长,一般于第二次接触Ag后6-48h,反应达高峰可持续1-2天。③见于胞内寄生菌如结、布、鼻、真菌等引起的传染性变态反应,由血吸虫及蛔虫等侵袭后引起的肉芽肿,

5、组织排斥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