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ID:26417881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当前教育上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场教育上的改革,不是传统教育的改头换面,简单的更名唤姓,而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育面向的对象和培养目标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成为少数人升学的阶梯,学生成为基础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学校教育之重授业解惑二胡失传道、育德,忽视心理和生

2、理健康,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正常的、平等的教育,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功德,重知识传授,轻做人引导,必然要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全体、全面、主动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四有”新人。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

3、果。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素材颇多,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和认识。一、择机渗透,循序点化。教学过程中,要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要点,精心设计渗透方法,才能达到自然恰当、水乳交融的和谐效果。否则就会造成油水分离、牵强附会的效果。(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1、量变、质变规律的典范:Fe2+→Fe3+、S2-→SO→S+4→S+6等转换关系;F2、Cl2、Br2、I2单质的性质等一类同族元素的性质变化;铁、生铁、钢含碳量的变化引起它的性质的变化;元素周期表的变化。2、对立统一规律:氧化—还原(

4、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得失)、化合、分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等。3、否定之否定规律:CO→CO2→CO的转化。(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1、古代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冶金、瓷器、酿酒等化学工艺超前于欧美,为造福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智慧、具有悠久而光辉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我国的地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丰富,铁、锌、钨、锑、稀土、铝等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激励学生保护、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学习,为祖国建功立业和振兴

5、中华的使命感。3、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国以来,化学工业的成就辉煌,硕果累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蛋白质;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现代音响中的各种磁带、光盘等人们在不断合成和发现新物质的同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创造幸福的观点。二、情境熏陶、思想感染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美德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了千千万万优秀儿女。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兴盛和繁荣,凝聚着炎黄子孙的创业艰辛,记载着从古自今华夏儿女的奋斗峥嵘。战争年代,革命烈士方志敏

6、就义前用米汤写字,向党传递狱中情况;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地下党员曾用稀硫酸当墨水传递情报;解放后,曾经用碘进行指纹破案;新中国成立后,化学家侯德榜战胜重重困难,进行制碱创业等。革命烈士和科学家的动人事迹,都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国外的许多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激励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立志学好知识的生动教材。合成氨反应记载了战争中科学家救国的感人故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历程;诺贝尔父子不惜生命,在研制炸药的探险路上,顶着牺牲家人的悲痛,义无返顾,执着追求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对学生思想感染的好内容。通过思想

7、感染,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当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在于教材,还在于教者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感化。总之,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8、。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