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ID:26422710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6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1页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2页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3页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4页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根,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行都需要传统文化提供营养与动力。在思想上,中国文化追求大智;在科学上,中国文化追求大真;在艺术上,中国文化追求大美;在伦理上,中国文化追求大善。比较而言,华夏传统文化属于社会伦理型的文化,无论是大智、大真还是大美,都要以大善为根基。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孟子等对善的伦理属性都做过深刻精辟的阐述,华夏“善”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古代滕国享有“善国”的美誉,滕国故地--姜屯,其历史篇章中的文人先贤、历史古迹,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处,时时

2、都在述说着滕国厚重的历史,传递着善文化的精髓。在荏苒时光中积淀下来的善文化,融入了姜屯人的血脉,代代相传,那是自然的流淌,悄无声息。早在五年前,设学与此的姜屯中学就看到了善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以此为教育资源,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在善文化教育的高度、厚度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水平、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等都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探索起步:善文化教育的提出和构想  现代教育的内容不是一种传统文化所能承载的,更不是一种属地文化所能涵盖的。但是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属地文化作为学生身边的本土文化,是学生从出生就能感受到的文化,学生对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依托属地文化切

3、入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比普通教育方式更有生命力和穿透力的教育魅力。姜屯中学在充分调研、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首善校园文化教育的科学定位:不是局限于单纯的善文化的宣扬和传承,不是单线的实施德育,而是将善文化全面融入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之中,以此作为主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其理论架构主要包括:育善环境文化、十善教学文化、百善行为文化、和善管理文化。在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之后,自2009年起,姜屯中学以“为善兴学”为办学理念,以“曰行一善,善形一生”为校训,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总抓手,把构建以善文化为主旨的学校文化作为目标,全面实施善文化教育,培

4、育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学校文化,推动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为善兴学”这一理念,就是要让善文化在校园内形成足够的高度和厚度,让善文化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学校;让善文化成为师生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生命的支柱,形成学校和师生文化自信、文化自律和文化自觉的桥梁。  二、用心规划:打造育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姜屯中学以善文化为主旨,以打造“育善”环境文化为目教胄管理标,全方位立体化建设了主题鲜明的环境文化,营造了特色化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首先,让墙壁说“善”话。在走廊的墙壁上悬

5、挂介绍滕国历史的挂图以及“善”文化的图片,在门厅的两边刻上《孟子?滕文公》文章,在教学楼侧面雕刻一面以不同“善”字装饰的“百善”书法墙等。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善的气息,供师生们随时浏览,细细品味。墙壁成了流动的历史,成了会说话的“善”的教科书,成了师生舍不得离开的知识长廊。其次,賦楼房以“善”名。给每一幢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办公楼、公寓楼等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如知善楼、行善楼、本善楼、立善楼、乐善楼、崇善楼、至善楼、扬善楼等,使师生们望“楼”生义,远而敬之,近而观之,观而从之。通过此举,楼房被賦予了鲜活的文化,变成了育人的师长。再

6、者,在校园的醒目处,比如宣传栏上,走廊旁,草坪边,广泛标识出一些充分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诸如“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弘扬善的文化、实践善的真义”等。另外,先后通过立善石、铸善印等形式,打造校园文化景点。一尊善印,一块善石,现在是熏陶学生的一景,将来就是学生接受善文化的美好回忆,它们将让“善”在学生记忆中永存,播种下“日行一善”的种子。通过以上举措,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道德养成、思想进步的“善园”。  三、携手攀登:构建课程文化” 

7、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贵在求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适应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是善文化在课程中得到落实的充分体现。  国家层面的课程规划以及相应的教材,面对的是全国所有的学生,姜屯中学结合学校善文化教育理念,对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校本化的处理,以国家课程为主导,将课程善文化和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校本化融合,有针对性的在课标、教材的处理上进行综合研究,为学生创造易于理解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接纳度。  在学科教学实施上,学校将学科课程分类细化,制定不同的备课标准。课程是教师在课程善文化引领下,对课标、教材、学生综合研究后所开

8、发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由于充分考虑了学科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