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ID:26435867

大小:1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_第1页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_第2页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_第3页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_第4页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后发国家的两难选择:解读“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辩论代新宇,上海财经大学公管实验班,学号:2010116328摘要:根据作者的分析,就关注的重心来看,“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其实可以看作是“技术”与“制度”的争论,再进一步就发展的过程来看,它们则是“理性抉择”与“路径依赖”的争论,最后若就改革的手段考察,则它们也是“渐进改革”与“震荡疗法”的争论。尽管这两种理论思路早已浮现,但直到杨小凯与林毅夫的辩论,才开始直接而明确的理论对话。对于上述的讨论,林毅夫认为自己是坚持“理性人假设”的,但实际上他在论证中却隐含了“仁慈政府”的预设,他为“后发优势”

2、所做的辩护也因此存在严重缺陷。杨小凯的出发点则是“路径依赖”,但若追本溯源,其基本的思路也还是理性抉择,不过因为短视近利而身陷落后体制之中。此外,双方讨论过程中存在共同的问题是:虽各自援引有利的案例,却缺少系统的实证研究。但简单任意的选用事例,并无法为其论证提供可靠、有力的理论支撑。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劣势理性抉择路径依赖渐进震荡疗法一、问题缘起:中国发展模式与杨、林“后发辩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时被视作“中国奇迹”,也因此得到了举世学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了,而俄罗斯或其他国家没有?尤其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否持续下去?凡此,均为学者不断思索、探讨的主题,

3、其中杨小凯教授与林毅夫教授二十一世纪初的那场辩论,更是这个讨论的高潮。林毅夫认为后发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先发国家的技术,因此低成本、迅速地实现飞跃发展。反之,杨小凯则认为后发国家若只靠模仿技术而不参考发达国家的制度,即便短期内经济可能有所增长,但不易维持长期而持续的发展。在继续我们的讨论之前,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是必要的。在这场改革之前,中国实行的是中央计划经济。“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引自维基百科“计划经济”词条。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计划经济。这种体

4、制被广泛认为不能为中国带来发展,这是实施“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改革的核心是经济制度改革先行,暂缓政治制度改革,实施一种后来被视作是“渐进式改革”(gradualism)的路径。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一种渐进式,即从之前的“计划单轨”到“计划与市场双轨”,再到“市场单轨”。可参考林毅夫.2003."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经济学(季刊),2(4):989-1004;同时可参考林毅夫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来源:http://www.cssm.gov.cn/view.php?id=809通过保证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减少改革阻力,实现较为平稳的

5、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研究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可以帮助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北京:中信,2010)中强调“县域竞争”的作用。例如,乡镇企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林毅夫.2003."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经济学(季刊),2(4):989-1004.1987年乡镇企业的出口比重由11%上升到1993年的35%;到1994年,雇佣的劳动力则达到1.2亿,超过了国有企业的1.1亿。同上。基于乡镇企业的成绩,Oi(1992)、Jin,QianandWeingast(2000)强调了“

6、财政包干制”对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意义。转引自周黎安.2004."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经济研究6:33-40.也因此,当1994年“分税制”实施之后,乡镇企业便迅速淡出舞台;地方政府转而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经济,“土地财政”成为讨论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在这两个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活动中,政府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经济活动,扮演推动发展的火车头角色。二、论证核心:“技术”或“制度”?“后发优势”观点的理论源起,可以追溯到俄裔美籍的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AlexanderGerschenkron)。Gerschenkron,Alexand

7、er.EconomicBackwardnessinHistoricalPerspective:ABookofEssays.Cambridg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2.他强调后发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来推动工业化。此处转引自:方忠.2009."国外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89-93.林毅夫的论证也延续了这一观点。林毅夫.2003."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经济学(季刊),2(4):989-1004.相反的,“后发

8、劣势”观点认为制度才是决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请参考Olson,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