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ID:26436059

大小:7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7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资料整理分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市地:济南年月日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姓名王慧丹联系电话18766500905准考证号069510500257通讯地址烟台南山学院邮编265700论文题目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页数12指导教师孟宪华指导教师评估签名评审意见签名答辩评估签名毕业考核成绩主考院校签章年月日完美WORD格式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摘要:3关键词:31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41.1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局限于控制产品质量41.2忽视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51.3质量手段明显

2、不足51.4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程度偏低51.5质量体系认证未充分发挥作用52加强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62.1质量管理的实施62.1.1正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62.1.2推行六西格玛管理62.1.3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监督72.2牢固树立质量经营的观念72.3真正的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82.4知识人才的塑造82.5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质量82.6企业文化是企业质量跨越发展的精神支柱92.7培养质量文化92.8注重领导、鼓励全员参与102.9信息层次网络103总结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完美WORD格式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摘要:质

3、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及长远发展的最终核心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存在着体系不够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教育培训不足等问题,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加强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质量技术的提升,真正的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质量管理、问题、对策完美WORD格式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1我国质量管

4、理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小型企业自80年代初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其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但总体来看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1.1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局限于控制产品质量传统的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对制造过程的控制,是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由设计过程决定的质量水平。即使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尽管将设计过程纳入了自己的管理范围,但强调的依然是控制,如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对设计输入、输出的控制等等。全面质量管理实质上还是在既定质量水平要求下的控制。哪怕是质量管理强调顾客、员

5、工和社会三方受益,管理责任加重,管理内容和方法相应改变之时,如果仅就产品质量而言,依然没有突破原来的框架和内容。TOM也谈质量改进,但不可否认,不论是人们的理解还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TOM的质量改进仍然是偏重于减少错误、杜绝隐患,偏重错误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可见,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一直局限于维持和控制产品质量上。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技术创新频繁的条件下,质量管理不应只停留在接近或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或质量水平,而是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创新。1.2忽视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近年来,有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全

6、面质量管理作用,把主要注意力投向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不惜投入物资资金和时间精力搞认证,寄托以质量体系文件来管理现场,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对员工约束的有效性差,员工的行为不规范,旧的操作习惯和管理方法难以改变,无法保证认证后的质量体系的健康运行,以致使产品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最终目标得不到实现。1.3质量手段明显不足完美WORD格式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据调查,我国企业应用控制图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极低,采用工序能力分析等质量方法的为数很少。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由

7、此导致不合格品损失居高不下,企业赢利能力不强,难于广泛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技术的国外企业竞争。1.4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程度偏低我国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参与大多是被动的,主动关心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况并不普遍。员工对加入质检小组缺乏兴趣,一些质检的成果也是在一些小改小革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可以说,广大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群众基础。1.5质量体系认证未充分发挥作用ISO9000标准的宣传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对我国企业深化质量管理起了重大的

8、推进作用。但是,不少获证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严重,质量效益不佳。其原因有二:一是认证动机不正,认证企业为的是拿证,认证机构为的是拿钱;二是咨询、认证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以拿证为目标的企业,放弃了ISO9000的精髓,追求的是表面的形式,难以建立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以拿钱为目标的认证机构,放松了对企业的要求,最求的是更多的客户。当前质量咨询员、审核员成了炙手可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