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ID:26444101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_第1页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_第2页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_第3页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_第4页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_第5页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杨玲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杨玲娜[《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杨玲娜]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一节《确定位置》教后反思----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杨玲娜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杨玲娜,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杨玲娜》(..)。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

2、扣。尤其是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采用通过5个探究和延伸阅读使学生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中确定位置的方式。用“行数”和“列数”;用“排数”和“号数”;用“角度”和“距离”;用“经度”和“纬度”;用区域定位;用两个“角度”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得出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杨玲娜2  第2篇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预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一)  学习基础: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3、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

4、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海上搜救演习”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如“新枝”生长点处……《确定位

5、置》教学反思杨玲娜3  第3篇《确定位置一》的教学反思  〖预览〗《确定位置一》包括四个知识点,一、观测点;二、方向;三、角度;四、距离,总结确定位置的要素。在学生充分理解“北偏东”或“北偏西”的含义后,要求学生会量角的度数,因为有基础,只要稍稍提醒就行了。第二个知识点算它的实际距离,要求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来综合性较强,需要重点引导、点拨。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设计突出以下方面:为了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知识的重难点,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利用欣赏各省旅游景点图片的方式导入

6、,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知识.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步步设疑,环环相扣。三、练习设计有层次,质疑总结,使教学过程比较顺畅,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上,提升思维水平。这节课需要值得我反

7、思的地方。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简洁。2、少数学困生应多点指导和辅导。3、思维训练的力度有待加强。4、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需要不断……《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杨玲娜4  第4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预览〗“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怎样教?是本节课比较关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怎样引入数对呢?教师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逐渐优化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这样比较自然

8、,而且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上册)学生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这些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怎样从这些原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用第几排第几个已经能够表示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本节课起初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预设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