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ID:26444869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7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_第1页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_第2页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外周血;共刺激分子  0引言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特点及功能是目前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在DC的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为DC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购自深圳晶美公司,FITC标记的单抗:CD83,CD40,HLADR,CD86购自深圳晶美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试剂二厂),小牛血清(杭

2、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仪器:美国B2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Nikon荧光显微镜.  1.2方法  室温下将25mL的富含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与等量淋巴细胞分离液混合,使用FicollHypaqu密度梯度离心法,室温3000r/min,离心20min后收集单个核细胞.调节细胞浓度为106/mL,然后在6孔板上贴壁,每孔加2mL,3h后吸去悬浮细胞,并用37℃预温新鲜培养液轻轻洗去未贴壁的细胞,加入Ⅰ号营养液:100mL/L小牛血清RPMI1640中含GMCSF50ng/mL,IL410ng/mL,在37℃,50mL/LCO2孵箱中培养,每日半量换液1次,第

3、3次换液用Ⅱ号营养液:100mL/L小牛血清RPMI1640中含GMCSF50ng/mL,IL410ng/mL,TNFα20ng/mL,仍每日半量换液1次.细胞培养至10d左右收集,FITC标记的CD83,CD40,HLADR,CD86,标记D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拍摄细胞照片.  2结果  树突状细胞的光镜下形态:树突状细胞比淋巴细胞大,直径在10~20μm之间,有许多刺状突起,分布于细胞表面(图1).培养10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中CD830.92,CD400.30,HLADR0.90,CD860.90.  3讨论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

4、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能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DC表达高水平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能够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Tcells)增殖,A:×400;B:×200.  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DC在免疫学、肿瘤学及其他各学科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目前作为治疗用的DC主要来源于骨髓与外周血,通过骨髓(主要为CD34+)或外周血中(主要为CD14+)的造血干细胞.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比骨髓中更少,其培养难度也高,必须用最佳的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培养DC的细胞因子组合有多种方案,其中主要有GMCSF,IL

5、4,TNFα等〔2,3〕,在DC培养基中仅加入GMCSF和IL4,只能培养出不成熟的DC,只有加入另外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等方可诱导产生成熟的DC〔4,5〕.本文选用GMCSF,IL4,TNFα这一细胞因子组合,因为GMCSF可促进DC增殖,IL4则可抑制巨噬细胞增生而利于干细胞向DC分化,TNFα可促进DC成熟.本研究发现如果每天进行半量换液则细胞状态较隔天半量换液为好,有利于对DC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目前鉴定DC仍然要靠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等来综合鉴定DC.对DC表面分子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DC特异性标记,为DC用于临床免疫治疗奠定基

6、础.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