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

ID:2644488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_第1页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_第2页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_第3页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_第4页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评价近期某院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为究其原因,我们对综合性ICU的院内感染的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状况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希冀为降低ICU院内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意见。1医学方法及结果追踪某院综合性ICU2010年1月~12月10份院内感染患者病历,逐份登记病人的基本情况,阅读病人的病程记录,记录抗菌药物、激素等的给药方案、使用剂量、疗程等情况。抗菌药物的应用参照有关文献[1],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拟定评价标准。1.1 患者基本情况10位患者年龄最低者为61岁,最大为

2、90岁。4例原发疾病诊断有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中3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1例为酮症酸中毒合并糖尿病足。6例原发疾病无感染诊断。院内感染部位:8例为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2 院内感染致病菌10例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与文献报道一致[2]。有6例患者先后出现2或3种致病菌感染,致病菌种类及感染例次统计见表一。表一致病菌种类及感染例次1.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所用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其中6例为预防用药。10例中先后使用抗菌药物最少者3种,最多11种,平均6种;所有患者治

3、疗过程中均采用了联合给药方式;平均疗程18.3±8.7天。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联合用药见表二、表三。表二抗菌药物名称与使用情况表三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1.4 其他10例患者有7例使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全部都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深静脉插管等。2 结果分析与对策2.1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2.1.1 患者年龄与基础疾病此次调查中感染的均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存在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等状况;入住ICU均为重症疾病,10例中有4例患者感染前有手术史,7例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因此,此次调查的人群为院内感染的高发

4、人群。2.1.2 侵入性操作此次调查的10例患者均进行过侵袭性操作治疗,侵入性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侵袭性留置管道、有创机械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破坏了人体正常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病原菌容易侵入而定植于下呼吸道发生肺部感染,加之患者病情重,使患者免疫机能低下,清除分泌物能力较差,导致感染率增高。其次,留置导尿管是医院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直接因素,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是无菌环境,当插入尿管时可能将细菌带入,而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尿道内,又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影响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

5、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2.1.3 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抗菌药物选用的适宜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菌、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本组感染病例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为主,并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本组使用前10位抗菌药物,总体来讲,选用尚适宜,但有6例感染患者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在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结果后,未及时调整为敏感的窄谱抗菌药物,不当。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本组病例中,有6例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其中3例为无指征预防用药,不合理。疗程问题: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过长或过短,在临床上较为

6、常见。本组病例中,最短用药9天,疗程最长者用药36天,使用平均疗程18.3±8.7天,存在无原因地频繁换用抗菌药物或随意延长疗程现象。联合用药问题:多数联用合理,但存在不合理联用现象,如3例患者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夫西地酸联用。又如6例预防用药者仅2例选择单一药品,其余4例均采用了联合用药预防感染,不当。以上不合理用药现象,均能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本次调查中有4例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真菌感染,其中2例短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其感染原因除与自身免疫状态及使用皮质激素可能相关,更大的可能是广谱、强效的抗菌药物长期应用所导致

7、的二重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有1例患者分离出一株多重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给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困难。滥用抗菌药物是引起鲍曼氏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广谱或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多重耐药鲍曼氏不动杆菌产生增多。本次调查中10例中有6例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防治感染,已证实,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产生与碳青霉素烯类的使用有关,应引起重视。2.2对策ICU患者作为特殊对象,接受特殊诊疗操作是临床救治所需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救治过程中,应注重预防,强调无菌操作,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2.2.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

8、用,减少耐药菌发生。抗菌药物虽能杀灭敏感致病菌,但不合理应用易诱导细菌耐药性产生,破坏正常菌群,同时对重要器官产生毒副作用和对免疫系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