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

ID:26453720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_第1页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_第2页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_第3页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_第4页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探析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与现状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家乐凭借乡村的优美环境和低廉的价格蓬勃兴起,已形成规模效应,如安吉、临安等地的农家乐,满足了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和放松心情的需求。但总体而言,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客源单一且

2、数量有限,而且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软硬件水平较低。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遭遇瓶颈,乡村旅游亟需新业态形式,洋家乐凭借其创新的理念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开始抢占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家乐市场。  根据《2014―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之大吸引大量的人群开始着眼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伴随乡村旅游开发而引起巨大变化的乡村文化变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二、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变迁的概念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

3、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是在乡村环境中长期孕育发展的,渗透在乡村的建筑及居民的思想言行中,因此乡村旅游文化也渗透在吃、住、行、游、娱、购的各环节,渗透在旅游的全过程。  张晓萍等提出文化变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大规模变异的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乡村文化变迁是指发生在乡村环境中的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乡村旅游文化变迁则是指依赖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变迁现象。  三、乡村旅游的乡村文化特征  1.传统性。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农村是社会的根基,农民是社会的基础理论。农村有着最传统、最原始的中国特色文化,不论是历史悠久

4、的农耕五谷文化、精雕细作的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是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都依附于乡村文化而存在,这些乡村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历史依旧能历久弥新,在于乡村文化的传统性特征。  2.原生性。乡村旅游地区景观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村民相对朴实,人口分布集聚,农业化程度高,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因为乡村地区的相对封闭性,乡风民俗在乡村地区也能得到完整的继承和延续,而且乡村建筑文化和社会文化也能得到继承和延续,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3.脆弱性。旅游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性质的文

5、化因素相互接触、排斥或融合。城市游客本身所携带的强势文化会对弱势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由于文化本身的价值趋向性,旅游目的地就在游客游览的过程中吸收了旅游者所携带的强势文化,因此,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具有脆弱性。  4.亲缘性。费孝通在其论著中形象地指出了我国农村文化血缘性的家族观念强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传统乡村社会乡村不过是家族的一种放大而已。村民的社交网络呈现由点到圈的过程,点即小家庭,圈则是所处的乡村。对于中国的乡村农民来说,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每个家庭就成为单独的、互相孤立的细胞。  四、以三九坞为例的乡村文化变迁  1.乡村旅游发展的建

6、筑文化变迁。乡村建筑文化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乡村文化与精湛技艺相融合的结晶,我国的乡村建筑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如土楼、竹楼、吊脚楼、窑洞、徽派建筑群等。就三九坞而言,乡村居民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摒弃了原有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的房屋,选择乡村所特有的二至三层的小洋楼,而三九坞洋家乐秉持的理念是古色古香的乡村气息的建筑群,偏好选用木头、石头、竹子等天然建筑材料,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乡村发展的同质化进程,恢复和保护了乡村建筑文化。  2.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景观文化变迁。乡村发展前,三九坞与普通的村庄一样,植被景观顺其自然生长,景观特征不突出,而乡村旅游发展后的景观更多地满足了旅游

7、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适应外国游客及高端游客的需求,突出了强烈的乡村旅游景观特征。三九坞在维持原有的乡村本色基础上,构造小溪、流水、石板桥、石子路、木板凳等乡村特色以及维护莫干山特色的原生态竹林,与洋家乐的理念相辅相成。  3.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变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三九坞洋家乐乡村旅游的嵌入使得乡土社会的生活圈扩大,村民逐步与外界建立联系,并且他们本身的生活圈子因为游客的加入,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