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ID:2646850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_第1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_第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_第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_第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国情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阶段国情战略抉择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研究的,然后才由抽象的哲

2、学范畴走向社会应用,形成和谐社会的经世之用思想。  古代哲学范畴,“和”被认为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的本质在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协和一体。  早在西周末年,伯阳父(史伯)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指出西周将灭,就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去直言进谏的正人。  孔子“和”的理念提出在时间上要晚得多,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和”理念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关于“和”的价值,最经典的语句就是“和为贵”。“和为贵”的思想是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来的,这是说和谐是天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在进

3、入社会生活层面后,“和”就由抽象的哲学范畴变成了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以说,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从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说法,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体现了一种对平等、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  在西方文化中和谐观念也有深厚的思想根源。西方的和谐概念源于哲学。自古希腊时期以后,和谐思想源远流长。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明确地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如社会领域就产生了和谐社会的理想。柏拉图提出“公正即和谐”的观点和“理

4、想国”构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并进行了实践探索。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提出了新的无产阶级的和谐社会思想。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

5、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还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6、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

7、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

8、主义的本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