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ID:26471387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_第1页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_第2页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_第3页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_第4页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冠心病中医临床分型与辨证施治浅谈温玉平,闫泽英,徐春梅,温英虎,温帅红【关键词】冠心病;,,胸痹;,,辨证论治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证的范畴,早在《内经》和《金匮要略》中已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对厥心痛症状的描述“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所记述的症状,均包括冠心病的心前区疼,而其治疗,则偏重于通阳为主。后世在治疗上进一步发展,如《类证治裁》

2、的厥热心痛用金铃子散;痛久血淤,阴邪聚结,用参附干姜以温散阴邪,《世医得效方》追暴痛用苏合香丸等。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导致寒凝气滞,淤血和痰浊阻碍“心”脉,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产生胸骨后疼痛、胸闷、胃脘胀痛、心悸气短、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若气血运行严重障碍,使机体相对的阴阳平衡失调,可致气阴两虚,甚则进一步发展为气脱亡阳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四肢冰冷、发绀、脉微细。故冠心病是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疾病。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食膏粱厚味,在临床上冠心病居各种心脏病的首位,而且发病年龄也在提前。严重危

3、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病因病机  冠心病(胸痹)的发病原因很多,西医认为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认为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壁功能障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脂代谢紊乱的表现之一就是高血脂症。由于过度脑力活动和精神紧张、过度吸烟、体力活动过少、膳食总热量及动物脂肪量过多、高血压、肥胖、以及常伴发高脂血症的临床情况(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经绝期后)都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此外,一般认为遗传也可能与发病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以心神不宁、气滞血淤、痰浊内阻、胸阳痹阻、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为基本的病理变化,但临床最常见的还是气血两虚、阴

4、阳失调为多。其发病演变过程是:  1.1心神不宁突受惊恐,惊则气乱,神志不宁。恐则气下,恐则伤肾,精气虚却,不能上丰心神故心悸──心虚不能藏神、肾虚不能藏精。肾水不济心火──心肾不交。  1.2胸阳痹阻思虑过度、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脾虚,致使血液来源不足,脾虚不运化水谷精微,心神失养;心虚,致神不潜藏──心脾两虚。此外,脾虚更不能运化水湿,形成痰浊,上储于肺,壅塞肺气,致使肺的宣发功能失调,胸阳不振,气机受阻,阴邪阻痹。  1.3气血不足久病体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致气血两亏──心失所养。  1.4阴虚火旺素

5、体阴虚或热病伤阴,久病、体弱、失血、思虑、忧伤、劳倦均导致肾阴亏损,不能上滋心阴,心阳独亢──阴虚火旺。  1.5七情内伤情志所伤,忧思恼怒、暴怒气逆,致肝气郁结,气滞血淤,肝气犯胃,木盛克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食滞中焦,则水谷之精微聚而为痰,气郁化火──气血痰火壅滞不通。不通则痛。  1.6湿热中阻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嗜好烟酒、辛辣炙品,湿热中阻,上扰心神──蒙闭心窍。  1.7气滞血淤喜静恶动,气机不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体力活动过少致使气血运行缓慢,久而久之,气滞血淤──心

6、脉痹阻。  1.8阳气衰弱久病之后,阳气虚衰,不能温养心脉,故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水气凌心。  2临床分型及辨证施治  2.1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分为四个类型即:  2.1.1隐性冠心病无症状和体征,仅有心肌缺血性的改变,如S──T段下移,或和T波平坦或倒置。  2.1.2心绞痛发作性的胸骨后疼痛,有紧闷或压榨感向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常伴窒息感,重者面色苍白、出汗疼痛历时数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min内迅速缓解,很少超过15min。  2.1.3心肌梗塞主要症状和体征:(1

7、)疼痛,较重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虽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亦不能缓解,伴烦躁不安,有恐惧和濒危感;(2)休克;(3)心功能不全;(4)心律失常;(5)胃肠道症状;(6)坏死物质吸收反应(体温升高、血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快、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7)心脏体征。  2.1.4心肌硬化即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无再生能力。(1)心脏扩大;(2)心功能不全;(3)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的改变,ST-T改变或心肌损害如低电压、Q-T间期延长等。  2.2中医治疗该病,紧紧围绕其病因病理,根据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治病必求于本的

8、理论,结合临床表现而立法。具体分以下证型:  2.2.1气滞血淤型主症:心胸刺痛,夜间痛甚,气短,胸胁胀满,善太息,遇情志变化而发病,心烦不安,舌紫暗有淤点或淤斑,舌苔厚腻,脉弦涩。立法:疏肝理气,活血化淤。方药:丹参饮合冠心1号加郁金、青皮、柴胡、香附。  2.2.2胸阳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