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ID:2647306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_第1页
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_第2页
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_第3页
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摘要以一养殖基地为例,介绍了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基地概况、动植物间的互惠利用、鱼种放养、水质调节等内容,以期为该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沼;鱼;生态养殖技术、、    肥西县严店乡地处巢湖之滨,水资源丰富,低凹地,圩堰广布,适合于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健康养殖和“低碳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老百姓的养殖模式,笔者通过总结和科学试验,摸索出适合于圩区、丘陵地区低凹地,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模式

2、,能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1-3]。以改造后的东南塘养殖基地为例,将其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发展生产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基地概况  基地面积22.33hm2,其中鱼塘9.67hm2;种植水葫芦塘2口,2hm2;鸭舍500m2,总占地3333.33m2;猪舍1000m2,总占地6666.67m2;饲料地1.33hm2;农田7.33hm2;苗木约1hm2。鸭猪舍及生活区地势最高,水可自流入水葫芦塘,水葫芦塘水可自流入鱼塘,鱼塘水自流入农田,鱼塘有水渠相连,可自由进出水。  2动植

3、物间的互惠利用  2.1粪肥利用  鸭舍年出栏商品鸭5000只,猪舍年出栏商品猪1200头,固体粪肥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和生产,沼液放入鱼塘喂鱼,沼渣入鱼塘、农田和树田。鸭、猪舍从农田或鱼塘提水冲刷后流入水葫芦塘。2口水葫芦塘分开使用,20d为1个周期,其中一口塘连续存放猪、鸭舍的冲刷水10d,再关闭让其在塘中贮放10d(在此期间冲刷水进入另一口塘)发酵后让水流入鱼塘。此时,冲刷水中的猪鸭粪已经过充分氧化、发酵,粪肥被水葫芦充分吸收,塘中水的耗氧量降低,产生大量浮游生物放入鱼塘后可以作为鲢、鳙鱼的

4、饵料。  2.2沼液、沼渣的利用  春季鱼种下塘前,对鱼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施入基肥,水面施沼渣1.5~3.0t/hm2均匀泼撒,把沼气池中的沼渣一次彻底地清理,鱼塘用不完后沼渣可入农田或树田。沼渣也可作为平时生产中追肥使用,4—6月和9—10月每15d鱼塘可施沼渣750~1125kg/hm2;7—8月每隔15d鱼塘可施沼渣750~1500kg/hm2。沼液可从沼气池出水口用管道分别接至鱼塘,形成自动溢流。但要注意观察水色,及时控制沼液流量,使鱼塘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35cm。沼肥(沼渣、沼液)中含有铜

5、、铁、镁、锰、锌等微量元素,还含有赖氨酸、蛋氨酸、烟酸和核黄素等营养成分。用来作为饲料,可以改善鱼池的营养条件,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与直接投放鸭、猪粪相比较,投喂沼肥可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10%~15%,减少鱼类因缺氧而浮头的风险;同时改善了鱼塘的生态环境,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可使成鱼增产19%~33%。  2.3水葫芦和饲草的利用  利用预留的饲草地轮种黑麦草、苏丹草。黑麦草产量可达120~150t/hm2,苏丹草的产量可达75.0~112.5t/hm2,水葫芦可产450~750t/hm2。3种

6、植物均为优良的饲料,平均饵料系数都不高于20,是鱼、猪优质的辅助饵料。3鱼种放养  放养的鱼种要求鱼体肥壮,无病无伤,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游动活泼,规格一致。放养以鲢、鳙占50%(其中鳙鱼占鲢、鳙量的60%为宜),草鱼占40%,鲫、鳊等吃食性鱼类占10%。放养前要做好鱼体消毒,可将鱼种放到3%~4%的食盐水中浸泡5~8min,或者在水体中放高锰酸钾溶液8~10g/m3浸泡5~10min。  4水质调节  适时换水和加注新水[4],4—6月每15~20d加注新水1次(每次10~15cm);7—10月每7~

7、10d注水1次,每次10~30cm。泼洒生石灰和追肥交替进行,可前15d全池泼洒生石灰,后15d追肥。石灰的施用量可按水深1m用225~300kg/hm2计算,泼洒生石灰可明显地增加池水的碱度、硬度,调节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和缓冲水的pH值变化,清洁水质,预防鱼病。平时有沼液流入,追肥可以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而定。使用增氧机,每6667m2鱼塘,选择用1台3kW增氧机供氧。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坚持中午开机2h;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夜里早开机防止浮头;大生长季节,黎明时适当开机发挥曝气功能,使夜间积聚的有害气体逸

8、出[5-7]。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