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

ID:26474639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_第1页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_第2页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_第3页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_第4页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  [摘要]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鲁迅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鲁迅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侧重表现个体人物自然性心理冲突;两位作家创作意旨、手段、切入点、文化个性之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鲁迅;施蛰存;历史小说;现实社会;性心理分析  Abstract:ThehistoricalnovelsprevailedintheModernChineseLiteraturehistoryduring

2、the1920’sand1930’s.NovelsbyLUXunandSHIZhe-cunerrevealedthenexistingsocialproblemsainlyonindividual’sconflictinnaturalsexpsychology;Tbodiedinthedifferencebeteans,perspectives,andculturalindividuality.  Key.  [1]575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与杂文创作并行,充分显示了与现实社会同步的时代特征,体现出清醒的现实战斗精神。1926年的秋天,

3、鲁迅受难逃离北京到厦门,“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并且仍旧拾起古代的传说之类”[2]341,写出了《奔月》和《铸剑》。此间,他目睹了“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刘和珍君等倒在血泊中,“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到广州又亲眼见中山舰事件,舰长、共产党人李之龙的被杀害,再次激发了他的反抗、复仇的怒火。正是结合广州的新的观察和体验,鲁迅把反抗和复仇的怒火凝聚笔下,最终修改、定稿了他的《铸

4、剑》(原名《眉间尺》)。另外五篇《理水》、《出关》等,写于“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20世纪30年代。那个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分化更加复杂,对于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性格和灵魂的剖析,自然成为鲁迅后期一个重要主题。如果说,前期三篇小说作家是表现了自我在现实中的“苦闷”和“愤恨”,表达了对战士、复仇精神赞美的话,那么,后期五篇则更加直接地介入现实,更加直接地参与社会的复杂斗争。作品几乎没有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提炼,就直接转化为现实的“影射”和批判。如《理水》中文化山上发表各种谬论的学者的片断形象,就是20世纪30年代

5、初一伙资产阶级学者在日寇侵略面前,向国民党政府建议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投影;现实生活中和作品里的学者们,在置民间疾苦于不顾、空泛地瞎嚷嚷这一点上,如出一辙;“OK”、“好杜有图”等外语词汇的出现,在幽默中隐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洋奴;《非攻》中写墨子在宋国遇见“募捐救国队”,实际就是影射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国”名义强行募捐这种欺骗、掠夺行径。如此近距离地贴近现实,不能不说作品具有非常浓重的理性色彩,显现出异常强烈的理性思维特性。鲁迅自己也认识到:“其中也还是速写居多,不足以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

6、说。”[2]341然而,就创作环境和心态来说,施蛰存没有过重的现实社会承担,没有多少外力的侵扰,他显得比较轻松自如,能够放任思绪在艺术的王国自由飞驰,随意地想象,尽心地遐想和推理,创作出一片“性爱”奔涌的艺术世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写于1929年至1932年间。大革命前夕,施蛰存与戴望舒等参加过共青团,从事过积极的革命活动,1927年3月,身边的朋友戴望舒,因参加团小组活动被逮捕,几乎被枪毙,后经营救,才得以释放。4月12日,国民党右翼分子突然袭击,在全国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作为共青团员的施蛰存,整天生活在国民党右

7、派的白色恐怖之中,随时有生命的危险。故此,在反革命政变的血腥镇压下,他避难到松江,蛰居下来。现实的残酷、狰狞,使他认识到“革命不是浪漫主义的行动”,又“是独生子,多少还有些封建主义的顾虑”,且“在文艺活动方面,也还想保留一些自由主义,不愿受被动的政治约束”[3]129,施蛰存与戴望舒便脱离了党的关系,退出了实际的政治活动领域。不敢以文艺去触动政治这一敏感的神经,于是只能退向文艺。1929年9月,施蛰存与戴望舒等人在上海编辑《新文学》月刊,小说《鸠摩罗什》就发表在自己编辑的杂志创刊号上。作品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揭示历史人物的潜意识领域,表现人物内

8、心的性爱冲突,这种“独创”的艺术写法,很快引起反响,标志着作家创作的重要转折,从而奠定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堪称独步”[10]地位。随后,施蛰存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