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

ID:26480304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_第1页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_第2页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_第3页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_第4页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应用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4年提出的“地球村”构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进步,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的发展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地球慢慢变成一个“村落”,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流活动。一、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契机在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合着的《跨文化传播》第四版中文版里,作者将“跨文化传播”定义为:“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①

2、简而言之,跨文化传播就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的交流、沟通。文化的不同,传受双方固有的社会背景、经历的差异,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狭小,抵触、冲突和误解常常使一些跨文化传播活动复杂化,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传播作为信息的传递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符号来进行交流与分享的。美国符号学方面的启蒙者皮尔士对符号下的定义可称为经典:“一个符号(sign),或者说象征(representation)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东西。”②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符号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可以按感觉方式将符号分为

3、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二是也可以分为动物所面对的信号和人类所面对的符号;三就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的划分,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拉里·A·萨默瓦认为,非语言符号是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的符号,是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它同语言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非语言符号包含的种类纷繁复杂,首先,从传播者所发出的信息内容这一角度可以分为两类:既有表达主观意图的符号,如图像、路标、铃声等;又有表达客观存在的符号,如服饰、表情、距离等。其次,从受众的感知情况这一角度来看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听觉

4、器官所感知的声音符号,如铃声、号声、哨声、鼓声、哭声、笑声、掌声、哈欠声、喇叭声和音乐等等;另一种是用视觉器官所感知的带有画面感的符号,如表情、身势、服饰、距离、图像、商标、徽章以及密码、色语、旗语等。此外,除了非语言符号广泛的分类之外,艾伯特·梅拉赛这位美国心理学家用他的“效能I=语词·7%+声音·38%+面部表情·55%”公式在为各种非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内容时所产生的效能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③二、电影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电影

5、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休闲方式,以其独特的审美样式改变着人们的感知和生活方式,成为加速全球化进程的极为重要的文化因素。同时,电影也是有着丰富非语言符号传播的媒介,从画面的拍摄角度,景别、光影色彩到画面人物,都包含着丰富的非语言符号。电影制作人员对非语言符号传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的认识,对表现电影主题起到升华作用。其中,在全球发行的影视作品由于其广泛的知名度,较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可以说成为了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传播载体。作为皮克斯首次尝试的太空科幻片,《Wall-E》(中译名为《机器人总动员》)的制作人员将瓦力与伊

6、芙的个性塑造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影片的叙述重点。男主人公机器人瓦力发出的机器声,以及为了烘托一见钟情主题而反复播放的电影《你好,多莉》里的歌曲,占据了影片没有对话和音乐出现的前二十分钟。并且影片前四十分钟没有人类的对话,非语言符号在影片中的大量运用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人类具有的制造符号的能力使人们每天进行符号的互动、交流,但“重要的是,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在符号与所指物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们主观赋予的,并且因文化而异。”④非语言符号作为本片传播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不仅与传播的手段相关,同时与受众的心理密不可分。信息的传播要

7、打动受众的内心,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是要通过观众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最终完成。斯图亚特·霍尔提出了三种受众解读立场和方式:“支配—霸权立场”对应着“支配式解读”;“协商的立场”对应着“协商式解读”;“对抗代码或对抗立场”对应着“对抗式解读”。由于各自文化本身存在的差异,在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同一个非语言符号在接受质量和接受层面两个维度上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机器人总动员》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66届金球奖最佳动画影片、第5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喜剧/音乐类最佳剪辑奖、第51届格莱

8、美最佳影视歌曲/最佳器乐编曲奖、第42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动画片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全球票房超过5.3亿美元,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其跨文化传播取得相当大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并没有过分强调制片方自身的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