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

ID:2648054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_第1页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_第2页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_第3页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_第4页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中国电影产业自身的升级与成熟、媒体融合程度的不断深入,再加上跨界、跨业资本介入的多元合力,共同促成近两年IP改编电影在新的电影产业生态中的繁荣和运作模式的“升级”。这既体现为IP改编电影数量的急剧上升,又反映在“跨媒介”IP改编电影所跨之媒介的广度与合作的深度之中。然而,电影产业自身带有的高风险特性,加之这些电影在IP转换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种种新风险,已使IP改编电影的项目操盘者必须具备理性科学的风险防控意识与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这也是电影风控理论亟待创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中国5/vie  一、从风控角度切入研究IP改编电影的必要性  2006年,亨利・詹金

2、斯(HenryJenkins)在《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中的第一章“‘融合膜拜’:理解媒介变化的一种新范式”中,以2003年奥尔良媒体体验电影节的口号“融合膜拜”为名,指出媒体业正在经历着一种范式的转换。“如果说数字革命范式是假定新媒体会取代旧媒体,那么正在凸显的融合范式则假定旧媒体和新媒体将以比以前更复杂的范式展开互动”。{1}  詹金斯认为,媒体融合时代的电影“把多种文本整合到一起……以至于单一媒体已经容纳不下了。”{2}而当这些电影在不同的媒体平台播出之后,也会产生出更多新的文本。这些新的文本不仅对于原故事整体而言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和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会强化观众对该

3、故事的深度体验,进而促进更多的消�M。  大概是在《融合文化》被译介成中文的那一年(2012年)之后,国内影视业也开始进入到“融合膜拜”的氛围之中,跨媒介改编电影也在两三年内迅速成为市场主流,并借由IP这一新晋热词博得学术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从票房表现来看,“2014年与2015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电影,由IP所转换的影片数量分别达到了5部与6部。2015年,由IP转换的影片的票房总量已超过了50亿元。”{3}  这些数字在客观上说明了IP改编电影的市场热度,然而,它们也容易一叶障目。在热潮之中,人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取得高票房的IP作品上,但更多关注的是其票房成绩而不是改编的方法。一部

4、IP电影在改编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风险和解决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原IP的版权价值对于电影的改编存有怎样的影响?一部IP改编电影为什么会选择这一种而非另一种叙事策略?在对原著进行改编时应该保留或删去哪些内容?显然,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探讨。而如果影片的创作者和项目的操盘者没有有效地处理好改编电影和原IP作品之间的关系,那么这部影片的艺术质量和市场效果一般不会太乐观。这不论是对于单部作品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电影市场而言,都是不利的结果。  从某种角度看,2016年的电影市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IP改编的电影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2倍,但大量IP改编电影都没有进行科学的风控评估

5、,在内容上也只是简单地自我复制与复制他人,导致部均票房只有2015年的1/3,并且口碑和评分都不高。而电影的风控研究便是针对这些问题所作的理论尝试。  二、电影的风控理论与IP改编电影的风控指标体系  所谓电影的风控研究,简言之,就是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切入,对一个电影项目的所进行全产业环节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控制、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1963年罗伯特・梅尔和鲍勃・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1964年小阿瑟・威廉姆斯和理查德・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4}2009年,ISO(

6、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3个风险管理的标准,同年年底,中国也发布了国家标准的《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从实施的表现来看,风险管理的理论主要被应用于企业管理{5},目的在于辨别与防控对于企业不利的风险和影响。但由于国内电影业普遍实现企业化运营仅有十余年时间,因此,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电影企业风险管理研究,针对电影项目的风控理论也才刚开始出现。  学术研究层面,国内在电影风控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是《影视风控蓝皮书: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6}。该报告从中国影视风控研究的新路径:舆情分析路径、舆情报告、电影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与方法体系研究、IP改编电影作品评估体系研究、电影投资风险实证研究和

7、风控模型分析、全案分析等多方面着手,开创了电影风控理论研究的先河。  在《电影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与方法体系研究》{7}一文中,司若、张强结合电影产业链的布局,建构了十二项电影项目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IP价值、电影类型、制片人、导演、演员、编剧组合、投资组合等。这十二项指标是对所有电影项目的整体风险评估,适用于所有类别的电影。那么针对IP改编电影,笔者认为,IP价值和电影类型这两项指标是研究的核心。在该文的“电影项目风险评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