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

ID:26481922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_第1页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_第2页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_第3页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_第4页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50hz交流电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0Hz电流对人体伤害最大,为什么交流电采用50Hz调查报告时间:2011年6月10日调查人:xxx过程:寻问、实验室、查资料目的:通过我的报告让人们了解为什么交流电采用50Hz。电力系统中使用50Hz交流电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50Hz电流对人体伤害最大,为什么要用50Hz交流电就有不少人不知道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实验室、课外活动进行 探究,研究如下:一、为什么使用交流电。电是发电机发出的,当远距离的用户想用电时,如果利用低压输送,损耗是很大的。提高电压是降低损耗的好办法。但直流电变压是很困难的,(——8变压器的原理是变化的电场产生磁

2、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直流电没有变化的磁场,也没有变化的电场,不能在直流电路中使用,否则马上饱和。)而交流电却很方便,只要用变压器就能办到。电压越高,电能输送的距离就可以越远,也最经济,因此就出现了超高压输电。但谁家也不会用超高压,例如:将220kV的电压引到家中,还必须用变压器将它降低,变成低压,才可以引入千家万户,交流电可以很方便地由低压变为高压,由高压变为低压,所以交流电就被采用了。二、50Hz电流对人体伤害情况。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持续时间、电压、频率、人体电阻、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3、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当电流流经人体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痛和麻木,并伴随不自觉的皮肤收缩。肌肉收缩时,胸肌、膈肌和声门肌的强烈收缩会阻碍呼吸,而使触电者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控制中心可使呼吸停止。电流通过心脏造成心脏功能紊乱,即室性纤颤,会使触电者因大脑缺氧而迅速死亡。1.电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从而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就越大。不同电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8  根据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不同可将电流分为:  (1)感知电流。引起人的感

4、觉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2)摆脱电流。人触电以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mA。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最小摆脱电流是按99.5%的概率考虑的。  (3)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

5、起的心室颤动或窒息造成的。因此,可以认为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为致命电流。2.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对人体的影响  随着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延长,由于人体发热出汗和电流对人体的电解作用,使人体电阻逐渐降低,在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会使电流增大,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更加厉害,后果更为严重;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s的间隙,在这0.1s过程中,心脏对电流最敏感,若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只有几十毫安),也会引起心脏颤动。因此,通电时间越长,重合这段时间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性就越大。3.作用于人体的电压对人体的影响8

6、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越高,则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实际上,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并不与作用在人体的电压成正比。这是因为随着人体电压的升高,人体电阻急剧下降,致使电流迅速增加,而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当220~1000V工频电压(50Hz)作用于人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同时影响心脏和呼吸中枢,引起呼吸中枢麻痹,使呼吸和心脏跳动停止。更高的电压还可能引起心肌纤维透明性变,甚至引起心肌纤维断裂和凝固性变。4.电源频率对人体的影响  常用的50~60Hz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频率偏离工频越远,交流电对人体伤害越轻。在直

7、流和高频情况下,人体可以耐受更大的电流值,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依然是十分危险的,各种电源频率下的死亡率如表3—2所示。表3—2各种电源频率下的死亡率 综上可见:50Hz电流对人体伤害最大。三、为什么交流电采用50Hz。通过调查说法有三种:说法之一:    (1)眼对光的感觉是有惯性的。如果由5Hz的电来照明,那么灯将是一灭一亮的闪烁,给人是一种错乱的感觉——应该不是错乱,而是直接疯掉!!!电影每秒是24格。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8。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

8、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也就是5Hz的电,变化的时间已经大于人眼的惯性时间。如果提高其变化的频率,到20~30Hz的时候,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