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

ID:26504365

大小:103.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_第4页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请留下做题痕迹)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é)飞翔(xiáng)遒劲(qiú)咽(yè)B.橘子(jú)廖廓(liáo)漫江(màn)急燥(zào)C.携手(xié)静寂(jì)遏制(è)苍茫(máng)D.峥嵘(zēng)沁园春(qìn)砥柱(dǐ)姓曾(zēng)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奔放)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僧侣)激扬(激浊扬清)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D.击(击打)水峥嵘(不平凡)岁月稠(多)3.下面对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做该句主语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3、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

4、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苔径 温郁 痴恋 斑纹B.藤莽空寥温存静穆C.灰烬依偎固执笔竿D.嘲讽轻蔑摇曳寄于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________的神?(2)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________的回声。(3)当蜘蛛网无情地________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A.年青 寂静 封住  B.年青 空寥 

5、查封C.年轻空寥封住D.年轻寂静查封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六月,我们看海去》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的企盼与渴望。 B.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在回顾四季的冬。四季对每个 人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四季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c.《沁园春.长沙》中,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趾高气扬的“同学少年”与被词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而“万类”的自由与被压迫人民的不自由则是暗比。D.诗人郭小川的诗作《致青年公民》充满深情地表现了激越的时代特征

6、,以极大的号召力,勉励青年人积极投身到水深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创造自己最富有的人生。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B.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不仅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楚辞,而且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C.民歌的具体内容由于时代、民族、地区等的不同而各异,但都表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D.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

7、,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炼,内容的跳跃性更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11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文学体裁分类中人们常常采用“四分法”,即将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类。B.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它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中国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