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知识点、考点及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考点及答题技巧

ID:26531823

大小:95.2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1-27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考点及答题技巧_第1页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考点及答题技巧_第2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考点及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议论文阅读必背知识点中心论点1、看标题: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揭示论点、提示论点、提示议论范围、暗示议论缘由)2、看位置: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间找中心句,初定论点。3、看语言标志:论点的语言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者,论点总带有提挈、归纳的特点,在篇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总之”、“综上所述”一类归纳性词语。4、分析归纳(1)抓关键语句:有些议论文虽然没有点明论点,但行文中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语强调语意,这个词语一般是论点的中心。(2)分析论据:有的文章只有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而把论点蕴含在论证过程内部。这时要

2、从论据的意义上去挖掘所蕴含的观点。5、注意论点提出的方式:(1)摆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2)引名言(3)开门见山(4)用比喻句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论证方法及作用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的典型事例,具体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比喻论证的作用:将……比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什么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

3、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证形象,更有说服力。3、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3、论据类型及作用(引号里的话并不都是道理论据)v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所要证明的论点一般都在它的前面)v论据——证明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v答题格式:用事实说话(或引用名言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道理论据一定要答权威性)4、概括事实论据格式:什么人——做

4、什么事(扣论题、论点)——结果怎样5、补充论据(事实或道理)A、找到需要证明的论点B、分析上文已有的论据C、真实可靠D、平时注积累各个方面典型事例及名言警句6、多个事实论据的排序(能否调换,为什么)1、正确的排序:时间(古——今)空间(中——外)对比(正——反)照应(上文领起句)2、不能调换的原因:论据间存在递进、因果等关系;按什么顺序排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或与上下文某句话或某内容照应7、选择辨析所给材料是否适合做本文论据类型一:直接问某材料是否适合做论据?首先明确说适合或不适合。接着说:所给材料侧重论述的是什么,本文论点是什么。所以适合或不适合做本文论据

5、类型二:A、B两则材料哪个更适合做本文论据?首先明确回答哪个适合。接着说:A材料侧重论述的是什么内容或观点,B材料侧重谈得是什么。然后再说:本文(或本段)的侧重谈的是什么(一般指论点)。所以,A或B更适合。8、议论文段与段的关系总分总关系;总分关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9、A段与B段能否互换,为什么(文中某两句话能否调换)①首先答能或不能换。②接着说,A段主要论述了什么,B段主要论述了什么③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分总、并列、递进等)或者A段、B段与上文(下文)的哪部分内容相呼应(是某段的例子等)④符合逻辑规律(人们的认知规律),体现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

6、因此不能换。10、议论文开头段作用(1)针对XX现象(列举XX事例)提出(引出)论点(论题)或引出下文具体论述(2)吸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起读者思考(3)作为事实论据,证明XX论点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轶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11、议论文结尾段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12、分析某段的论证过程或论证思路A、指出段的论点如何提出(针对XX现象或列举XX事例或引用名人名

7、言、典故传说等提出XX这一论点。)B、接着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加以论述的(有两种论证方法就分别说)C、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最后总结论点)13、代词的指代内容: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14、关键词句的含义词语:A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B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C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句子或段落:A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B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句子的具体含义或段在文中地位;C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

8、服力、更生动等)。【另】如果考查的是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