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ID:2654327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_第1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_第2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_第3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_第4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大量的工程和实践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缝宽<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不断产生和发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及钢筋锈蚀,使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1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

2、出现裂缝。1.2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或砂颗粒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泥性硅化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水、硅反应会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在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1.3拌和用水及外加剂拌和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1.4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常见因素有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良;浇筑速度过快;塑性混凝土下

3、沉;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初期养护不当,早期受冻;钢筋骨架构造不当(主箍筋配置、主箍筋间距、主筋搭焊接锚固、辅筋和预埋件问题等);乱踩配筋致使保护层减小;模型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架下沉或失稳;过早拆模等;其中多数属物理性缺陷。1.5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常见的受力有拉伸(中、偏拉)、压缩(中、偏压局压)、弯曲(少筋、适筋、超筋)、剪切(少箍、适箍、超箍、冲切)、扭转等状态;常见的变形有因过大不均匀沉降、因收缩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待状态。它们所造成的缺陷均属物理性缺陷。1.6温度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

4、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1.7湿度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值一般为0.2‰~0.4‰。其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缓慢。因此对于超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通常是每隔20~40m设置一道后浇带,或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加微膨胀剂等,这样可基本解决混凝土的早期干缩。2预防措施2.1材料选用。(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

5、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2)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4)外掺料:宜采用碱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2.2配料。(1)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2)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3)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要均匀,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拌匀后,方可浇灌。2.3模板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各点:模板构造要合

6、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例题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2.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方法。2.5施工技术。(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

7、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止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当建(构)筑物各部份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先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2.6对因使用及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裂缝,要根据其不同性质区别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2.7设计构造。(1)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

8、扭曲等附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