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

ID:26550436

大小:849.3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7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_第1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_第2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_第3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_第4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主编:1班辅导员2014年10月9日卷首寄语教育是一条智慧的长河,它承载着知识、文明,它既是智慧的产物,又是智慧的载体与推进器。教育从来就是一个智慧的职业,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需要教育的传承,教育离不开智慧的滋养。研修日志发帖回帖班级之星张宏、黄桂平、虞玲玲、金挺黄桂平、吴素芳、张宏金挺、虞玲玲、黄桂平从下表中老师们可以看出,经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的学习率有所上升,表中的几位同学学习很有成效!祝贺大家!加油哦!姓名研修日志学习心得实践研修成果作业发帖回帖总学习时间成绩张宏010051941小时46分60黄桂平110071745小时57分60金

2、挺210012120小时41分60请关注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金挺 )《逍遥游》一文被放到必修五中,这样的安排说明了这篇课文的难教和难学。在给这篇课文确定难点时,人们常常笼统地说是主旨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教者的解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要使学生不“混沌”,首先教者要做到不“混沌”。课文《逍遥游》的主旨在末句“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上,其实《逍遥游》全篇都在探讨认知的问题,而最后一句明确地表达了庄子对于认知所界定的三种境界,并且其中有高下之分,而区分高下的标准是“逍遥”,即自由度。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金挺 )“圣人无名”是庄子认为的最初

3、境界,这里的“名”相当于战国时期“名家”的“名”,具体可以参阅《公孙龙子》及《论六家要旨》,其实相近于现在的概念、逻辑方面的内容,“无名”其实是超越了这一层次,达到了探究万事万物原理的层面,也就是物理层面去认知世界,就像课文开头提到的大鹏鸟利用浮力原理升空,芥之利用浮力原理为舟,这其实是非常高的境界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转换,逻辑的推导层面了,而人世的绝大部分知识或学问也就是这个层面的东西,如数学、化学、医学等(其实理科除理论物理以外,都是这个层次的东西),概括讲,就是知其然的层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与宗教也没什么两样,譬如说,神父说上帝创造了金子,有科学常识的人们觉

4、得荒谬,我们从科学家那儿知道,金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你仔细想想,我们并没有推翻神父的论断啊,这金原子是怎么来的,我们还是无法解释,如此说来,最终还是归结为上帝创造的,区别只是在于神父说上帝创造了金子,而科学家证明的是上帝创造了金原子,后者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金挺 )比前者只是更精细了一点而已,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科学与宗教已经是世界上的两极了,而其实也就是五十步百步的距离,更不用说别的了。所以说,整个物质世界的学科、知识,绝大部分就是量变关系,而没有质的不同。唯一不同的是物理,它不但要知其然,更力求知其所以然,而这就达到了庄子“圣人无名”的境界,《逍遥游》里,大鹏鸟就

5、是这一境界的代表,它不但能飞起来,更知道为什么能飞起来。但是,庄子从自由的角度出发,并不觉得达到这种境界,就很完美了,因为你知道了为什么以后,你只能顺应它,并不能超越它,也就是不得不然,那么,你越是了解世界的本原,你会越觉人生的无奈,冥冥之中,都受这些自然法则摆布,正如《逍遥游》中大鹏鸟翱翔九万里高空,看似很自在,其实它也必须飞到这个高度才行,不这样的话,空气的浮力就托不住它,其实在如此高空飞翔,也将失去很多乐趣,譬如说文中提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也就是高空中鸟瞰地面,只能看到苍苍茫茫的一片,欣赏不到沿途的风光,这显然不是大鹏鸟的初

6、衷,但也没办法,这也就是西方从物理学而推导出的一种人生观——机械论,人生就像一台机器,各个部件的运转都是不由自主(当然是老式的齿轮制动机器),有何自由可谈?而造成这一不自由的关键是事功,也就是事物的功效,如果大鹏鸟不是非要徙于南冥,也就不需高飞,不高飞,自然不会受到浮力原理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金挺 )的制约,那么,我翱翔九万里高空的感觉岂非也将失去,不用担心,这可以用想象代替,我想象正翱翔在九万里高空,我获得同样的感受。当然,它其实还在北冥,这样的话,更高层次的逍遥出现了,我安于现状,受最少自然法则的支配,而精神高度自由,天马行空,心骛八极,这就是庄子所谓的“神人无功

7、”的境界。这里的“功”显然是事功、功效、功利的意思,而“无功”就是超越功利,概括的讲,就是知其然而不然,不然而知其然的境界。但是,这还不是最完美的逍遥境界,因为你仍有一个“知”存在,也就说,再你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胡思乱想,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你仍受到外物的制约,仍不是真逍遥,也就是说,如果能去除“知”,那就能达到真逍遥,而之所以有个“知”,关键是有个“我”存在啊,如果能忘我,也就能无知,能无知,也就能真逍遥了,这也就是庄子向往的“至人无己”的境界,概括的讲,也就只剩下一个“然”了,或者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