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

ID:26561078

大小:683.35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1-27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_第1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_第2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_第3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_第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九课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概说鉴赏其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等。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卒章显志等。抒情:间接抒情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对比.比兴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卒章显志等。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记叙二、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 排比、设问、反问等。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

2、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夸张)(反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对偶)(排比)(比喻)(对比)2、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诗,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有什么作用?①拟人。②嫌、故。③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竹枝

3、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1、概述四种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抒

4、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2、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一)、描写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细节等,我们看看这首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

5、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细节描写)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

6、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动静结合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类构思技巧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3、设想的未来之境。(二)、抒情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寓情于景③哀乐情景④托物言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

7、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①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