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讲座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

ID:26561871

大小:245.35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11-27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_第1页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_第2页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_第3页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_第4页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冲刺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冲刺策略陕西师大附中张可伦一、2011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解读二、语言文字应用三、现代文阅读四、古代诗文阅读五、新材料作文第一单元课标版语文高考大纲解读2010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对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试题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六大部分编排。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总的来说,学生在客观选择题上错的稍多,普遍有3到4个;主观题做得较好。说明大多数人理解和表

2、达方面清楚明白。如我校的平均分是122分,即使是选择题错3个,也能达到120分以上。作文的分数较高,基本都在50分上。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前期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需要一段时间保持稳定,后来跟进的省市,更需要平稳过渡。备考时首先要注意,高考语文命题的主导思想是“以能力立意”。我们应做到: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关注生活,彰显时代风貌;融合借鉴,凸现地方文化。比较一下新旧大纲的区别,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变化主要在于:1.在“考试能力层次和要求”中,将“鉴赏评价”(原为E级)难度降为D级,“表达应用

3、”(原为D级)则升为E级。增加了“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探究题不同于一般论述题,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就其中一点深入分析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2.大纲中“现代文阅读”部分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选考内容为“文学类

4、文本阅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此外,课标版考试要求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也改为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词语命题考查范围将大为缩小,考点更明确,更加突出了基础性。请注意2010年高考题大阅读中一组数字的比较(《2011年课程标准试验版高考文科试题分析》p17)难度:文学类文本:(1)0.6868(2)0.6768实用类文本:(1)0.8702(2)0.8193文学类文本:(3)0.4597(4)0.3827实用类文本:(3)0.1658(4)0.5537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范围涉及

5、了初中教材内容,参考篇目具体为:初中50篇,高中14篇。要特别注意的是,高中必修模块的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和段落与课标大纲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在最后巩固时注意安排、调整,不要因此影响复习效率。4.将原先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既与阅读考查保持了一致,也使表述更为科学合理。“基础等级”要求的第⑥条也有变化,原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现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要求更为合理;也隐含了字形、标点考点主要通过写作检测的意图,将不会单独设题

6、考查字形与标点。5.将大纲版中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变成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增加了“反复”(原来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6.将大纲版中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变为“语言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主要是因为“鲜明、生动”的要求应该是语言表达的较高要求。不过,“准确”应是起码的要求,似乎应置于最前面。此外,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要求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突出了“应

7、用”和“表达”,强调了语境应用性的特点。“表达能力”要求有所提升,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强调了“在具体语境中”,突出了“能力”、“运用”等新课改理念。“古代诗文阅读”方面,难度进一步降低,主要在“鉴赏评价”上,另有两处微调应注意:一是对虚词的掌握增加了“意义”的要求,二是将“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改为“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写作”方面,各考查点表述语言有所变化,如基础等级中的“思想健康”考点增加了“符合主流文化导向”的字样,富有时代感;

8、发展等级各考点表述语言均有删减,如对“有创新”考点的表述就比先前的考试说明具体多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标的高考大纲更注重于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也更倾向于考生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精神深处的态度、价值、情感方面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同时,还要注重与教材的连结、贯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平时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好文,尤其是对生活思考敏锐、表达技巧娴熟的文学作品要边读、边思、边写,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