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

ID:26561998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_第1页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_第2页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_第3页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_第4页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毕业论文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物理特有的兴趣和好奇,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1个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我觉得用1个恰当的方法引入新课是关键。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1半。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新课引入,就显得10分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积累了引入新课“10法”。  1、直接引入法  对学生渴求了解的内容,老师就没有必要拐弯抹角,而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的好。如第1册“引言”可以这样引入:  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1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学是1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1

2、0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2、问题引入法  这种方法是多数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第1册“幻灯放大镜”1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3、演示、实验引入法  这种方法直观、有趣,更能激

3、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尽可能的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  如第2册“电功”可以这样引入:  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1串联电路。用电动机提升砝码。  ①由实验证实电流可以做功。  闭合开关后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砝码上升)  问:是谁把砝码提起来?(学生答:电动机)  问:电动机为什么能提起砝码?(学生答:因为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起来,所以把砝码提起来)  问:此实验表明什么?(学生答:表明电流可以做功)  教师指出:此实验中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砝码做功,所以电动机把砝码提起来。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

4、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时都要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请同学举例电流还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学生举例)  ②能量转化情况。  问:砝码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学生答:增加)  问:砝码增加的机械能是从哪里来的?(指出:因为电动机消耗了电能,所以砝码的机械能增加)  师生共同分析刚才学生举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③教师小结: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之产生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又如第2册“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可以这样引入:  同学们用塑料式或钢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再靠近碎纸屑能看到什么

5、现象?(学生答:纸屑被吸引)  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  4、从旧课引入新课  学生学习了旧课后可能还有许多凝点,急需老师解决,老师如果急学生所急,乘热打铁,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如:第1册“光的折射”1章新课引入如下:  上1章我们研究的是光的反射,同学们回忆1下,什么是光的反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1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在这里我们说有1部分光返回原介质,那么另1部分光呢?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1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

6、中,另1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这就是我们这章开始要研究的光的折射问题。  5、物理现象引入法  自然界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对绝大多数自然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以通过描述自然现象,也可通过学生直接或间接观察自然现象引入新课。如第1册“浮力”1章可以这样引入:  船可以浮在水面,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也可播放潜水艇潜入水下航行的录像。这些现象都是1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1章“浮力”。  6、物理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各国都有1些不同寻常的物理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解

7、这些故事引入新课。  如第2册“火箭”1节引入时讲述:  我国是火箭的故乡。“起火”实际是火箭的祖先。早在1千多年前的北宋初期,士兵们就已经发明了“起火”绑在箭上。(展示投影片或挂图)点燃“起火”,箭就向敌方飞去。这就是最早的火箭。  7、从学生已有经验引入  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也会利用物理知识,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可以从中引入新课。  如第1册“同1直线上2力的合成”可以这样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1个人用力推1个物体或者提起1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1个人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