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

ID:26562085

大小:128.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27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_第1页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_第2页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_第3页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_第4页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收稿日期:2008-10-26作者简介:梅新林(1958-),男,浙江温岭人,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俞樟华(1956-),男,浙江临安人,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梅新林,俞樟华(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中国学术史源远流长,其研究方法和形式也丰富多样,一有以庄周《庄子·天下篇》为发端的序跋体,二有以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为发端的传记体,三有以刘向《七略》为发端的目录体,四有以程颐《河南程氏遗书》为发端的笔记体,五有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为发端的道录体,六有以黄宗羲《宋元学案》

2、为发端的学案体,七有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代表的章节体,八有以民国期间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为代表的学术编年体。文章对这八种学术史研究形式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揭示了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成就。关键词:序跋;传记;目录;笔记;道录;学案;章节;编年中图分类号:G122;K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35(2009)01-0001-22关于中国学术史研究的源起,一般都远溯至先秦诸子——《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等,也有学者视《礼记》的《学记》、《儒行》、《檀弓》等为学术史的嚆矢

3、,[1]但前者更具学术史论的内涵与特点。正是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促成了当时学术繁荣时代的到来与学术批评意识的自觉。其中,《庄子·天下篇》发其端,《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等踵其后,一同揭开了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序幕。先秦以降,中国学术史研究的论著日趋丰富,体式日趋多样。以《庄子·天下篇》为发端的序跋体,以《史记·儒林列传》为发端的传记体,以刘向《七略》为发端的目录体,以及以程颐《河南程氏遗书》、朱熹《朱子语类》等为发端的笔记体等学术史之作相继产生。至朱熹《伊洛渊源录》,又创为道录体(又称“渊源录体”),率先融铸为学术史研究专著体制,并以此推动着中国学术史研究走向成熟。再至黄宗

4、羲《宋元学案》,另创学案体,代表了传统学术史研究的最高成就。清末民初,由梁启超、刘师培等引入西学理念与著述体例,章节体成为学术史研究著作之主流,标志着中国学术史及其研究的走向现代并与世界接轨。此外,民国期间刘汝霖所著《汉晋学术编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等学术编年之作,也是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类型。对于以上这些学术史成果的研究,前人已有不少相关论著问世,①现以此为基础,重点结合内涵与体式两个方面,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作进一步的系统梳理与评述。一、序跋体学术史研究25序跋包括序与跋两种文体。就名称而观之,序先出于汉,跋后出于宋;就格式而言,序本置于正文之后,后来前移于正文之前,而以

5、跋列于正文之后。前文所述《庄子·天下篇》在格式上相当于今天的跋。但置序于正文之后的通则,虽无序之名,而有序之实。由此可见,序跋中的“序”是与学术史研究同时起步,并最先用于学术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文体。《天下篇》在内容上不同于《庄子》其余各篇,乃在其为一篇相对独立的学术史论之作。而在体例上,则相当于一篇自序。清人宣颖《南华经解》曰:“一部大书之后,作此洋洋大篇以为收尾,如《史记》之有《自叙》一般,溯古道之渊源,推末流之散失。”罗根泽先生的《诸子考》通过考证进而认定《天下篇》为庄子本人之作,并推测“是庄子的自序”。他们都已体察到了《天下篇》的独特性。《天下篇》可分总论与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

6、主要提出“道术”与“方术”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综论先秦从统一走向分裂、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学术之变(详下文)。由“道术”而“方术”,既意指先秦学术的两种形态,也意指先秦学术的两个阶段。分论部分依次评述了由古之“道术”分裂为今之“方术”的相关学派。从行文格式而言,又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格式是大略概括各派学术宗旨,然后加以褒贬不同的评析,包括1.墨翟、禽滑厘一派;2.宋钘、尹文一派;3.彭蒙、田骈、慎到一派;4.关尹、老聃一派;5.庄周一派: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

7、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上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