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ID:2656486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绘画艺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朱光潜先生在其《诗论》中云:诗和画同属艺术。基于诗歌和绘画之间不可隔离的紧密联系,在诗歌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会在无意间将绘画艺术与诗歌的解读相结合,甚至有时会给诗歌配上相关的绘画作品,从而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全面解读,又在无意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联想思维。在现在语文课本中已经选入了许多诗画结合、意境悠远的古诗,其中王维的诗歌堪称诗画结合的经典。本文则以王维的诗歌为例,从由画解意、由画悟情、由画入境、由画审美四个方面来论述绘画艺术与语文诗歌教学的融合之处,从而提高绘画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的空间。中国5/vie  

2、关键词:诗歌教学由画解意由画悟情由画入境由画审美  一、由画解意  由画解意即借助绘画来解释重点字词和诗句,当只有直观而静态的生硬字词句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太高。绘画是一种能够将色彩、错觉、线条结合起来的视觉艺术,在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如果能将绘画引入,既能调动学生的新鲜感,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面前的诗歌画面化,呈现出直观、真实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竹里馆》时,在学生初读此诗后,学生可以根据诗意口述出下图:一位席地而坐的诗人,面前有一把古琴相伴,在诗人的四周长有茂密的竹子,诗人一边抚琴一边仰头在持续不断地吹口哨。此时学生自然而然能知

3、道诗歌前两句的意象,并且理解了“幽篁”与“长啸”的意思,由这些意象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一种安适静谧的境界。当学生读完后两句,教师问学生应该给以上图画添点儿什么时,学生此时萌发浓厚的兴趣,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幅画中一轮明月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此时再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出与此画相关的有权威的绘画作品,学生自然能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后两句诗的意思。此时再让学生感受诗人的不论“弹琴”还是“长啸”的活动状态,体会诗人在月夜幽林,把倾洒光辉的明月当成知己朋友的心境,内心澄净清幽的思想状态则显得尤其容易了。借竹林、明月寓情,再加上古琴的悠扬以宣泄郁闷之情,所以“长啸”一声,由

4、此王维道出了一个隐者的孤寂悲愤。这种运用绘画来解读诗歌意义的方式,更能将诗歌所描写的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潜在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形成强烈的画面感。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引导学生在“静”境中产生“如在目前”的即视感,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由画悟情  宋代�人苏轼曾有言:“善诗者,诗中有画;善画者,画中有诗。然则绘事之寄兴,与诗人相表里焉。”这里的“寄兴”即表明了诗与画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相通之处。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绘画传情的作用,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适当地配以图画,以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多层次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

5、诗歌时,学生初读此诗,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前两句由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这样的绘画作品:“首先是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驿道的旁边是一间青砖青瓦客舍,在客舍周围、驿道两旁是嫩绿青翠的垂柳。再加上青蓝色的天空以及客舍外举杯对饮的两位故人。”这些在平常极普通的眼前的景物,此时却如画如景。这样,绘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其中“轻尘”“青青”“新”这些明快轻柔的词语,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富于希望而节奏轻快的背景的描写。学生从这种明丽的画面与典型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到的是画面所传达的“乐”景中的“乐”情。而当学生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画中对饮的两位

6、故人身上,再加上“朝雨”与“柳色”“客舍”等送别之意的象征性词语时,学生不难感受出其中所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离别之情。学生再次品味诗歌最后两句中脱口而出的劝君再饮一杯的劝酒辞,这酒杯就斟满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处境的深切担忧,也浸透了慢慢前路一路珍重的衷心祝愿,从而更集中而又鲜明地表达了真挚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师通过这种绘画与诗歌鉴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了诗中所展示的离别之景的妙处,进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由画入境  由画入境即利用绘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谭朝炎曾言:“诗画原本相通

7、,相通之处在于追求意境。”由此可见,探求诗歌的意境是可以从绘画中获得直接体验与情感启迪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对诗歌的意境解读可以借助绘画作为辅助手段。中国古典诗歌讲求言简义丰,因而学生在寥寥几句诗句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则较为困难,而当教师使诗歌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图画的直观冲击感则更能使得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境。而王维诗中所表现的“静”境与中国绘画所不断追求的意境是相通的。因而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在学生认真朗诵此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并且理解了每句诗句的意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描绘出所看到的诗歌景色,然后

8、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名家为诗歌所做的配图:“在远处有高低不平、巍峨的数重隔山,在远处的隔山之间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