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

ID:26581108

大小:213.8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7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_第1页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_第2页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_第3页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_第4页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培训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管道机械专题主讲:张世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联系电话:010-58676155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培训班一、管机专业的职责1、应力分析(静力分析、动力分析);2、对重要管线的壁厚进行计算,包括特殊管件的应力分析;3、对动设备(机泵、空冷器、透平等)管口受力进行校核计算;4、管架设计;5、审核供货商文件;6、编制、修改规定;7、编制应力分析及管架设计工程规定;8、本专业人员培训;9、进度、质量及人工时控制;10、参加现场技术服务;二、管道机械专业(应力分析)常用的标准规范1、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HG/T

2、20645-1998《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3、SHJ41-91《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柔性设计规范》4、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5、HG20695-1987《化工管道设计规范》6、API610——离心泵7、NEMASM23——透平8、API617——离心压缩机9、API661——空冷器10、ANSI/B31.1、APIRP520——安全阀与爆破片三、工程设计阶段管机专业的任务初步设计、基础设计阶段⑴编制工程设计规定(2)参加设备布置工作;(3)对主要管线的走向进行应力分析和评定;详细设计阶段⑴修订工程设计规定(应力分

3、析、管架设计、管架施工说明)(四级签署);⑵重要管线的壁厚计算,特殊管件的应力分析;⑶编制临界管线表(三级签署)静力分析⑷应力分析(三、四级);动力分析⑸卧式容器固定端确定,立式设备支耳标高确定;⑹支管补强计算;插图⑺动设备许用荷载校核(四级)⑻夹套管(蒸汽、热油、热水)计算(端部强度计算、内部导向翼板位置确定)⑼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泵动力分析(四级)⑽安全阀、爆破膜泄放反力计算⑾结构、建筑荷载条件⑿设备管口荷载、预焊件条件⒀编制管架表⒁绘制非标管架图⒂编制管架综合材料表⒃编制弹簧架表⒄编制柔性件(膨胀节、软管等)技术特性表⒅管架

4、施工安装说明3、各文件应包含的内容:⑴工程规定内容A、适用范围;B、概述;C、设计中采用的标准规范;D、计算程序(软件);E、设计温度、压力、安装温度、压力;F、设计荷载:——10米高度基本风压值;——地震烈度——雪荷载——土壤的化学、力学性质⑵壁厚计算A、当B、当t的确定应根据断裂理论、疲劳、热应力及材料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C、外压直管的壁厚,应根据GB150规定的方法确定。D、其它的管件(如Y型三通、孔板等)依据相应的规范中公式进行计算。⑶临界管线表计算机计算(Y)应力分析简单手算(公式法、图表法)(F)管线目测法(V)

5、非应力分析通常,T≥340℃,应做应力分析D——管外径(mm)Y——总位移(mm)Y=(ΔX2+ΔY2+ΔZ2)1/2L——管线总长(m)(AB+BC+CD)U——管线的直线距离(m)(AD间的直线距离)(依据ASME/ANSIB31.1及B31.3)固定A、静力分析包含的内容a)一次应力计算及评定——防止管道塑性变形破坏b)二次应力计算及评定——防止疲劳破坏c)设备管口受力计算(及评定)——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d)支承点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e)管道上法兰受力计算——防止法兰泄漏静力分析⑷应力分析动力分析

6、B、动力分析包含的内容a)管道固有频率分析——防止共振b)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c)往复式压缩机(泵)气(液)柱频率分析——防止气柱共振d)往复式压缩机(泵)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δ值)C、动力分析要点机器动平衡差——基础设计不当;气流脉动——气柱共振;a)振源阻力、流速、流向变化——异径管、弯头、阀门、孔板等附近产生激振力;共振——激振力频率等于或接近管线固有频率;b)机器动平衡差——修改基础设计c)减少脉动和气柱共振的方法:1)加大缓冲罐——一般为气缸容积的10倍以上,使缓冲罐尽量靠近进出口,但

7、不能放在共振管长位置。2)两台或三台压缩机的汇集总管为进口管容积之和的三倍。3)孔板消振——在缓冲罐的出口加一块孔板。孔径大小:孔板厚度=3~5mm孔板位置——在较大缓冲罐的进出口均可d)减少激振力——减少弯头、三通、异径管等管件。改90。为弯头45。弯头。e)改变(提高)管线的固有频率,使其远离激振力频率。(1)共振区域β——放大因子W0——固有频率(角频)W1——激振频率(角频)通常W0应避开0.8W1~1.2W1的区域,在工程中最好避开0.5W1~1.5W1的范围,这样振幅较小。(2)通常W0应在W1(压缩机的吸入或吸出频

8、率)的1.2倍以上,设计时最好控制W1在1.5倍以上。(3)激振力频率W1=×缸数×单(双)作用数(1/秒)n=转/分——压缩机转数(4)控制压力脉动注:此为原苏联标准(5)卧式容器固定端及立式设备支耳标高确定——提高管道柔性,减小位移量,防止对设备管口的推力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