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ID:2658740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_第1页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_第2页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_第3页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_第4页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4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综合疗效、术后填充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疼痛反应率为3.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8%,其中观察组66.33%的牙齿无痛,而对照组仅有25.53%的

2、牙齿无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可显著降低术后患牙疼痛,提高综合疗效,提高填充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中国6/vie  【关键词】热牙胶根;根管填充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目前临床口腔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治疗中的根管治疗、消毒及填充逐渐完善[1-2]。控制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主要在于防止根尖周组织的感染和再感染,而其中根管填充是治疗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根管填充的质量决定着根管治疗的成败[3

3、-4]。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124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牙表现为龋齿、牙齿松动、牙髓坏死、叩诊疼痛等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显示:患牙的根尖畅通,牙齿未出现畸形,根尖周围可见阴影部分,但是牙周组织未出现严重的病变[5-6]。排除近期拔牙、口腔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干槽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62例,观察组患者(98颗牙)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2.31±4.01)岁;其中前牙23颗,前磨牙56颗,磨牙19颗。对照组患者(102颗牙)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3~64岁,平均(42.28±4.12)岁;其中前牙25颗,前磨牙58颗,磨牙19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牙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前期采用X摄片确认患牙的牙周和根尖病变情况,局部麻醉后进行开髓和

5、拔髓,完成根管预备,根尖狭窄的部分和根管原有的形态保留下来,根管冠与根尖的形状为锥形,选取的热压尖要与主牙胶尖匹配,首先在根管中试尖,确认其不能再继续深入到达根尖止点,标记热压尖进入深度,在将根管干燥,选取主牙胶尖,切除尖部约0.5mm,根管内涂上糊剂,将牙胶尖置入其中并使用预热的热压尖平根管口的位置烫断牙胶尖,再将加热后的热压尖置入根管中,直到距离试尖标记的4mm处,加压10s后在将牙胶尖的冷却收缩部分补偿完整,注射热牙胶后将热压尖退出[7]。  1.2.2对照组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在根管内部涂上糊剂

6、后插入牙胶尖,采用加压器在主牙胶的侧方持续加压10s,停止后取出加压器,插入副尖,加压器与副尖的大小一致,在重复几次以上同样地操作,直到根管填充完整后为止。  1.3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3.1术后疼痛程度评价参照Serafino等[8]学者研究的文献制订术后疼痛程度评价标准,(1)无痛:治疗后无任何疼痛症状;(2)轻度疼痛:治疗后出现轻微的疼痛,根尖区未出现肿胀,无需镇痛药物,在48h内可自行缓解;(3)中度疼痛:轻微的咬合痛但是无自发痛,根尖区肿胀,口服镇痛药物后可缓解;(4)重度疼痛:治疗后自发疼

7、痛和咬合痛,根尖区肿胀明显,需口服甚至静脉输镇痛药物,严重的需要取出填充物和切开引流。疼痛反应率=(重度疼痛例数+中度疼痛例数)/总例数×100%。  1.3.2术后综合疗效评价参照Bjomdal等[9]学者研究的文献制订综合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齿咬合功能正常,X摄片显示患牙根尖区病灶完全消失;(2)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恢复明显,X摄片显示患牙根尖区病灶缩小;(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咬合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

8、0%。。  1.3.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患牙填充效果、填充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疼痛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