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

ID:26592495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7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_第1页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_第2页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_第3页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_第4页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  文化是民族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民族文物则是民族文化形成发展历史的信息物证,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本文论述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的关系,分析了民族文物保护乏力、民族文化趋微消失的危机;同时论述了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发展民族文化与保护民族文物的对策:提高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和弘扬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民族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继续加强抢救征集民族文物;加大少数民族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文物;发展和保护

2、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们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民族文物是伴随着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而留存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族文物是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记录了各个民族的历史,也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更是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珍贵教材。  一、民族文

3、化与民族文物的关系  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是内容与载体的关系。民族文物就是民族文化在物质上的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那么,何谓民族文物呢?《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定义为:民族文物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研究民族历史,特别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实物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指出,民族文物是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可见民族文物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化

4、到精神文化,从科学技术到宗教信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从民族产生至今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资料皆为民族文物。  此外,民族文物应该还包括精神性或称无形文化遗产的内容。无形民族文物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物的文化信息,除了文物本身可以直观反映的之外,还有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信息,涉及文物在产生、使用过程所包容的历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信息,往往不太容易被领会,很容易被忽略或者得不到正确的阐述。因为这些信息和内容不会直接显示在文物上,必须通过探索和发掘才能得

5、以体现。  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引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对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并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

6、展的方针。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施行,更加体现了对文物工作的重视。  二、民族文物保护乏力,使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昔日相对与世隔绝的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包括民族民间语言和艺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民族民间风俗礼仪和节庆等方面)面临着迅速损毁、消亡和消失的严重危机。  我国的民族文物事业,可以说是建国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亦搜集了一批有

7、价值的民族文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比较而言,我国的民族文物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整体水平与我们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物大国地位是不相适应的。之所以如此,除了客观原因使然,还有我们主观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原因。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物的自然损毁  面对自然力的破坏,地面文物首当其冲,很多民族地区的古城、古建筑、古遗址因年代久远并暴露在室外,历经风吹雨打日晒,使其褪色、剥蚀、断裂、崩塌。同样,馆藏文物也面临老化、虫蛀、受潮霉变、干裂变形等威胁。  2、人为的破坏  由于发展经济而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工程忽视文物保护的现象相当突出

8、,一些有价值的古城、古建筑、古遗址被破坏。一些地区和单位为了发展旅游和经济,违规在文物保护区内大兴土木,新建设施,对文化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