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

ID:26602487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_第1页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_第2页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_第3页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_第4页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浅析探究课“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确定”北大附中秦蕾论文摘要:探究课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探究的过程同样是教师探究教法的过程,论文针对探究课题的变更、引入设计的变更、学生不同分班情况的表现以及教师与学生探究思路的对比四个方面进行了课后的分析,并得出选题具体、引入直接、学生自然分班、淡化教师作用的探究将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关键词:探究课教学模式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高二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完非金属元

2、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并对元素周期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设计探究课题的意图:从知识的角度希望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加以应用。从能力的角度希望使学生突破课本上照方抓药式的验证型模式,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情感的角度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学习精神。探究学习的简要流程:引入:点燃擦亮的镁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同学们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集体讨论:根据空气的成份讨论镁在空气中燃烧所发生反应的可

3、能情况。↓分组讨论:每6名同学结合为一个项目组,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交流:每个项目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它项目组给予建议,教师给予评价。↓完善方案:学生进一步完善本组的实验方案,确定个人在探究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实验验证:验证本组的实验方案,强调组内的分工合作、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对方案进行修正和补充。↓实验组汇报:每个项目组汇报本组实验的结果,总结本组的得失。↓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课题实施过程的分析:1.课题的变更:课题设想分析如:由Mg与CO2的反应来进一步探讨Mg与其它氧化物的反应题目

4、太大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巩固Mg与O2、N2、CO2、H2O的反应题目较具体,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尚缺少必要的进行量的分析的知识和能力(如Mg在空气中与CO2反应的产物的确定)使学生抓住整个问题的分析过程,通过知识的合理运用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题目更为具体,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一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主次、反应物的浓度对生成物的影响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结论:探究课题的选择越具体,越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所实施的过程才越有效。2、引入过程设计的变更:方案引入的内容设计的目的实施的结果分析13.

5、3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冷却,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约为4.7g,试分析原因?希望学生能从质变、量变两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计算繁琐,有悖于设计的初衷,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探索时间2某同学做实验发现当2.4g镁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冷却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总是不等于4.0g,你能通过实验帮他找到其中的原因吗?题目更为严谨(如限定了密闭容器,减少了直接在空气中燃烧时造成的产物流失),数据处理更为简便有许多同学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做镁条燃烧的实验,且多因燃烧不充分给产物的鉴定带来困难3点燃擦亮的镁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引

6、导同学们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得出结论。开门见山,使问题更为直观、具体不但节省了时间且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结论:课题的引入越直接,学生越能抓住分析问题的重点。3、学生分班情况的对比分析:班级分班目的分班依据学生课堂表现高二5班(1)比较在不同组合下学生的表现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做铺垫。(2)七、九班均按学生的不同层次组合,希望有利于问题的不同层面的解决,使中、中下同学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有施展的机会自然组合:男、女生学号各前12号和各后12号组成A、B班学生非常积极、主动,课堂讨论气氛很好,所设计的方案比较符合

7、实际情况,实验时每个人都有分工5A与5B情况相近高二7班化学成绩较好的为A班,其余为B班A班所设计的方案从理论的角度考虑的比较全面,有的同学能从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的同学的方案理论性过强,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B班有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从理论上考虑的很不全面,实验时有许多漏洞,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高二9班数、理、化成绩均较好的为A班,其余为B班A班所设计的方案比较符合实际,在实验过程中就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的处理和解决B班基本没有设计方案,实验时需要更多的指导分析:课前预想的表现情况:9A>7A>5A≈5B>7B>

8、;9B;实际的课堂表现情况:5A≈5B>7A>9A>7B>9B。与预想的情况相比前三位的变动较大,按学生的不同层次组合基本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