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ID:2660643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_第1页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_第2页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_第3页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归纳和剖析,并探索策略。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了解;爱护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

2、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师生关系颇为紧张,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的改造。据调查,在造成学生厌学、逃学、恐惧、紧张、抑郁甚至自杀等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处理得不好,即使自己的学识再丰富也很难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一)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

3、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系列理性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个别还采取离家出走或自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二)师生关系扭曲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特殊职业,但由于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淡化。表现

4、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树先、教学辅导等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因素,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染上了金钱色彩,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玷污了学生心灵。  (三)师生关系陌生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随着亲师性的增强,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否则,不但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损耗,而且其隐形影响也是恶劣久远的。  二、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

5、尊重”,“互相理解”,那么现实中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  (一)教师的原因  由于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教师危机感不强,主动学习深化自我的积极性不高,日益显现出理论功底不厚、文化底蕴欠缺、技能提升不快的现象。集中概括为“三多三少”,即向学生推销、索要多了,给学生辅导、家访少了;讽刺挖苦和处罚多了,虚心教导和鼓励少了;教学固执不变的多了,教学善于探索的少了。要记住,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有一眼清泉。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了。  (二)学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发育加快,身心发展提前,各年龄段学生无一例外地表现为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

6、面对远比家庭教育规范和严格得多的学校教育时,学生往往一时又习惯不了,所以哭鼻子的有之,与老师顶着干的有之,甚至出走亦有之。集中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降低。(三)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或遇到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合作意识差,加之家长对孩子言行中暴露出的问题  [4]周宏,高长梅.教育新概念全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12).  [5]吴积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