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ID:26627485

大小:60.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8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_第1页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_第2页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范仲淹苦学选文导读人世间一切的横逆、灾难和困苦,都是磨炼英雄豪杰心志的洪炉和铁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为国家担负起艰巨的任务,创造光明的前途。请记住:“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事事成!”范仲淹苦学朱熹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2]夜昏怠[3],辄[4]以水沃[5]面;食不给,啖[6]粥而读。既仕[7],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8]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9]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10]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2、天下之乐而乐也[11]。”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孤儿指失去双亲,无亲人。[2]或:有时,或者。[3]昏怠:昏沉困倦。[4]辄(zhé):往往,总是。[5]沃:浇,这里指“洗”。[6]啖(dàn):吃。[7]既(仕):考取功名后。[8]谗(chán):说别人坏话。[9]妻子:妻子与孩子。[10]诵:吟诵。[1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

3、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往往用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选文鉴赏本文表现了范仲淹读书发愤、勤勉;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有远大的抱负;生活节俭;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尤其让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勤能补拙是良训,

4、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任末好学勤记选文导读    勤学的成语、典故非常多,如: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一心一意、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聚精会神、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 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等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文化中“勤学”文化的内涵。 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1]不远险阻。每言:

5、“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2],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3],暗则缚[4]麻蒿[5]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注解[1]笈:书箱。负笈:背着书箱。[2] 庵:小草屋。[3] 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4]缚:绑。[5] 蒿:蒿草。 参考译文    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

6、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选文鉴赏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

7、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