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ID:26630573

大小:128.2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8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_第1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_第2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_第3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_第4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一、诗歌的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

3、91字以上)。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二、如何正确理解诗歌】1、关注诗歌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场合、事件、主旨、感

4、情基调等,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做题时应先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看这几首诗歌题目:江阴浮远堂晓上空泠峡出关寄远题扬州禅智寺2、关注作者做到能知人论世,“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对作者的认识途径有二:一是知识储备,二是借助现场的材料——诗词后面的注释。了解作者,可以帮助我们解读他的诗,因为有些诗,作者抒发的情感往往与他的背景有关,以及他的思想倾向、语言风格等。“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5、(如南宋的爱国思想)。3、关注序或注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注释——解释词语,交代背景,或解释诗中有关典故。如:(1)〖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2)[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3)[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4)[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5)[注]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

6、州探视,后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职。上述注释对理解诗歌有何帮助?4、重在文本细读诗歌,抓住重点。(1)找名词,突破形象、意象。①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③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④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⑤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

7、扬州。品“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世间物象无数,诗

8、人选此舍彼,或舍此选彼,完全是根据创作时内心情感和表达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导引下,就是同一物象也会选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另外,有些意象,还有着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们的意义较为固定。意象,承载着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我们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志趣,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