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学习心得体会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

ID:26640427

大小:60.5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8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瑞金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篇一:瑞金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赴瑞金参观学习心得体会8月18日,怀着崇高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前往瑞金的道路,开始了我们部机关深化“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行程。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瑞金。在这里,曾经汇聚了我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精英,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国劳苦大众才最终取得了红色政权的胜利,翻身成为新中国的主人。根据行程安排,我们的第一站是叶坪村谢家祠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公所在地。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选举产生了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结束后,谢氏

2、宗祠被木板隔成了15个房间,作为会上成立的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9个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我们逐一参观了这些办公部门旧址,每个房间几乎都是一床一桌,条件十分简陋,就算是当时的金库也就十几平方的样子,放着一些钱箱,可想当时条件的艰难。可是从这些简陋的办公室里走出了多少伟人,正是这些简陋的办公室,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邦艺术宝贵的尝试,见证了18年后建立新中国的那次气势恢弘的伟大预演。正是这些简陋的办公室,使得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形成。接着我们来到了叶坪红军广场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的正前方地面上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8个苍劲

3、大字。它像警钟一样,敲响了我们心中对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仰。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沙洲坝,当年,沙洲坝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1933年4月间,临时中共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迁到了这里。一天,毛泽东主席办完公事回来,看到乡亲们在又洗菜又洗衣服的池塘挑水吃,深感百姓用水困难。他决心帮助老百姓挖口井。毛泽东亲自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带领战士们一起挖井。几天后,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便挖好了,沙洲坝人从此吃上了干净的井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红井,红井位于前水塘边,井水清澈透亮,井边立有一座石碑,上刻14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看着红井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百姓对毛主席的爱戴

4、,对共产党、对红军的拥护。沙洲坝也坐落着毛泽东同志的旧居,房屋内的木板床、小马灯、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简朴的家具给我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让我们体会到了当时我们的领导人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感叹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后来我们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院内古树参天,环境优美,礼堂陈列的是“二苏大会”历史场面的复原,所以我们进入礼堂还能感受到当时大会的气息,这里算是我们人民大会堂的雏形了。在革命红井,我们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公地,我们感受到了革命优良传统中的坚忍不拔;在革命烈士纪念塔,篇一:瑞金参观学习

5、心得体会赴瑞金参观学习心得体会8月18日,怀着崇高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前往瑞金的道路,开始了我们部机关深化“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行程。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瑞金。在这里,曾经汇聚了我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精英,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国劳苦大众才最终取得了红色政权的胜利,翻身成为新中国的主人。根据行程安排,我们的第一站是叶坪村谢家祠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公所在地。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选举产生了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结束后,谢氏宗祠被木板隔成了1

6、5个房间,作为会上成立的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9个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我们逐一参观了这些办公部门旧址,每个房间几乎都是一床一桌,条件十分简陋,就算是当时的金库也就十几平方的样子,放着一些钱箱,可想当时条件的艰难。可是从这些简陋的办公室里走出了多少伟人,正是这些简陋的办公室,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邦艺术宝贵的尝试,见证了18年后建立新中国的那次气势恢弘的伟大预演。正是这些简陋的办公室,使得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形成。接着我们来到了叶坪红军广场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的正前方地面上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8个苍劲大字。它像警钟一样

7、,敲响了我们心中对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仰。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沙洲坝,当年,沙洲坝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1933年4月间,临时中共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迁到了这里。一天,毛泽东主席办完公事回来,看到乡亲们在又洗菜又洗衣服的池塘挑水吃,深感百姓用水困难。他决心帮助老百姓挖口井。毛泽东亲自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带领战士们一起挖井。几天后,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便挖好了,沙洲坝人从此吃上了干净的井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红井,红井位于前水塘边,井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